时间:2024-10-23
为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温州博物馆在暑期推出了青少年版“讲述文物故事第四季·家有‘传家宝’”活动,邀请全市青少年朋友,分享家里经历时代变迁的老物件的故事。通过温州博物馆和温度新闻组织的专家评审团,评选出11件精选作品,将陆续在温州博物馆公众号和温度新闻专栏展示。
家有传家宝
青少年版“家有传家宝”活动
精选作品
作品档案
作者姓名: 牟恒
学校和年级: 温州市第二中学七年级
作品名称: 《暖暖的旧鞋垫》
作品类型: 作文
今年暑假,我得空与妈妈一起做家务时,偶然间翻出一盒外婆绣的旧鞋垫,听着妈妈讲过去的件件往事,看着这一双双熟悉的鞋垫,一阵温暖涌上心头。
总是有这样一幅画面在我的记忆力里摇曳:外婆坐在小四方椅上,在阳光的簇拥下,她满脸含笑地拿起一针一线,在厚实的鞋垫上一点点穿行飞舞,大约一柱香的工夫就绣好了一双鞋垫。我抬头一看又是外婆慈祥温和的笑脸,莞尔在温暖的金色阳光下,真有一种说不出的美感。
在我小时候,外婆常常就是这样消磨小半个下午,我就在外婆旁边看着她绣,一个个小方格,都浸润着外婆的心意。我有一次要抢着绣,外婆不让,说我不会,绣错了很难拆的。我不信,趁外婆不注意偷偷绣了好多针,绣完才发现歪歪扭扭。外婆看到后笑着说:“你看看是不是歪了,这下信了吧?”我面带羞涩地点点头,“你要想学,再大一点我再教你啊。”她边说边忙着拆线。鞋垫很硬,每针都要使很大的劲。外婆每次绣完,几根手指上都有深深的勒痕。我问她疼不疼,外婆总是笑着说不疼,给自家人绣的时候就不怕疼,下次留点神就行了。记得九岁那年,我回老家与外婆抱怨鞋垫不好时,外婆有些歉意地说:“现在眼睛不中用了,只能改用缝纫机来车,绣不动了。”我一时语塞,心里说不出的酸楚。可我知道,外婆那手指上厚厚的老茧与伤痕,不是一言两语就能抹去的。
手摸着这一双双鞋垫,心里有着说不出的不舍,我仿佛又看到阳光下的外婆正一针一线地绣着鞋垫。耳边不禁回响起她常说的那句话“垫上外婆做的鞋垫,走再远的路,脚下都是温暖的。”
作品档案
作者姓名: 张睿瑜
学校和年级: 温州市市府路小学三年级
作品名称: 《凤凰牌缝纫机》
作品类型: 绘画
这台缝纫机是奶奶在1982年购买的。它是七八十年代经典老物件,与手表、自行车、收音机这四大件称做“三转一响”。这些物品在当时非常珍贵,“三转一响”也逐渐成为那个时代特有的文化记忆。
曾经,奶奶总是用它制作枕头、书包等之类的家庭用品,还用于缝补旧衣服,经历岁月沧桑,它留下了老旧的痕迹,但它的价值在于承载着回忆和情感的珍贵,它见证了家庭的温暖,也见证了我们的成长!我觉得它非常有收藏与纪念意义,我也会好好保护珍惜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