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12-19
春夏交替 秋去冬来
时间的齿轮不停地转动
推动着我们不断前进
2024年前行的路上
温州博物馆留下了怎样的脚印
让我们一起来回顾!
2024年温州博物馆围绕市委市政府及主管局中心工作,紧紧抓住文物保护利用改革主线,牢牢守住文物安全底线,聚焦强城行动、文旅融合,让文物活起来,坚持抓服务、创品牌、重治理、促提升,全面推进温州博物馆事业高质量发展。
以“立足温州实际、考量全省定位、提供全国样板“为目标,推动“中国民办博物馆之城“建设
继续推进温州民办博物馆之城建设工作。2024年,乡村博物馆建设专班先后对全市22家乡村博物馆建设开展指导帮扶工作,经指导后乡村博物馆全数通过省级验收。配合省博物馆学会完成《浙江省乡村博物馆星级评定办法》的修订,并于10月8日至9日在温州博物馆开展2024年度浙江省乡村博物馆星级评定终评工作。参与星级评定的乡村博物馆共有49家,其中6家获评星级乡村博物馆称号。11月28日,浙江省博物馆学会乡村博物馆(非国有博物馆)专委会成立并召开第一次全体委会议,会上审议通过了《浙江省博物馆学会乡村博物馆(非国有博物馆)专业委员会管理办法(初稿)》以及专委会2025年工作计划,更好地推进专委会各项工作,助力全省乡村博物馆高质量发展。
提升公共空间利用,推动文化单位创新发展
为提高公众“沉浸式、舒适化、文艺性”参观体验指数,温州博物馆以创新发展试点为契机,合理规划内部空间,完善市场化运作机制,加强特色文创产品的开发,在优化博物馆服务质量的同时提升公共文化服务的整体效益。目前为止,二楼实体文创商店已正式对外营业,二楼中式茶室及一楼特色咖啡厅正在装修中。
同时,大力强化文创产品开发运营,积极组建文创开发专业团队,以馆藏文物为设计源泉,与第三方公司合作,开发、生产、销售文创产品。首批以青釉褐色点彩瓷鸡首壶、瓯窑青釉蕨草纹瓷执壶、北宋彩塑菩萨立像、朱子常黄杨木雕《捉迷藏》摆件等为设计元素的4款文创纪念币于文创商店开售,受市民喜爱,成为国庆假期爆款产品。
深入发展文化基因密码,策划精品展览
2024年度共策划完成《仁山鹿鸣——宋代浙学的崛起与历史传承》、《自道一生看不足—吴佐仁雁荡书画作品展》、《一路生花——致敬砥砺前行的流金岁月》、《恰逢东瓯遇龟兹——丝路上的文化交响》等13场精品展览。
“嘉木其美——华彩木作的生活叙事”展览海报设计作品获得2023年中国博物馆美术馆海报设计推介百强;中法文化之春“聚——古典主义的磐石”艺术展览海报获2023年度浙江省博物馆海报设计优秀奖。
同时,配合做好南怀瑾二期永嘉学派临展馆建设。以永嘉学派“重教、重史、重文”、“贯通古今、通经致用”、义利并举、农商并重等历史文脉,展示温州独特的区域文化品格及致力民生改善的布衣精神、务实创新的经世学风、合群图强的运作方略,完成陈列布展工作。
活化文物利用,打造多样化公共教育和文化服务
壹
持续优化文博活动品牌
博物馆里过大年“温博过龘年”迎春市集,为其4天的市集活动吸引参加人流达到3万余人次,场内外销售额近50万元。
暑期活动精彩纷呈。“巧夺天工科考团科技探秘”活动时间为62天,共有3500多名小朋友参与任务,充分体现了活动的吸引力和影响力。
升级“寻踪解谜——来老城博物馆定向‘打卡’”活动,串联温州博物馆及9家专题馆形成老城研学线路,获评首届全省博物馆研学十佳线路。
贰
持续打造文化驿站品牌
2024年度温州博物馆文化驿站完成本馆、数学、池上楼三个文化驿站活动共48场,全年文化驿站参与人数5.8万人次。温博站点,结合本年度馆内多特展,有侧重、有细分、有特色的展开展览的相关配套活动,满足观众从“看-展览”、到“听-分享”、再到“做-体验”的多元化需求。
在“礼行天下”百馆联动·温州首展展出,陆续推出了《解读温州宋代千佛石塔——以龙湾国安寺塔为例》《川南宋墓石刻的世间声色》等精彩知识讲座。
围绕宋代礼制、宋代文物等知识点策划了“处处是风雅”系列活动3场。
配套《一路生花——致敬砥砺前行的流金岁月》展览举办了三场“讲述文物故事第四季·家有‘传家宝’”活动,“藏宝人”们带来了家中珍藏的“传家宝”,分享着讲述新中国成立75年以来有关城市发展和个人生涯的精彩故事。此外,活动以“专家导赏+线下分享”的形式,为参与者带来了深度与广度兼具的独特体验。
叁
积极深化和推动馆校合作
以策划实施《百工国漫游记》展教项目为核心,围绕“瓯窑、活字印刷、漆器制作、廊桥、蓝夹缬、畲族腰带、剪纸、提线木偶、黄杨木雕、彩灯工艺”等十项技艺,以灵活展板+百工实物载体+科技互动+非遗活态展演+教育课程融合一体的展教项目“漫游”进学校。
分别在温州市第三幼儿园大自然园区、温州大学附属实验幼儿园宏德园区、温州市蒲鞋市小学双井头校区、温州市市府路小学南校区累计开展活动4场,服务青少年人数约1400人。特别是结合两所小学的期末结业考试开展的活动,教育形式和内容新颖,被温州日报、温度新闻、温州晚报、人民号(人民日报)、鹿城教育等媒体推广和宣传,引发热度。
与温大附属幼儿园签约,以”百工·温州造船”为核心,深度合作开发以“温州造船”为主题的双师双课堂系列教育课程。项目采用馆、校双场景授课和两套教育人员协同合作的模式,针对学龄前幼儿特点,分别以幼儿园模式、博物馆模式两组理念开发,并获评首届全省馆外开发的文博研学课程“十佳案例”。
肆
发挥科普基地优势,社会教育活动推陈出新
为青少年原创策划的“吤呣飞过青又青——温州地区鸟类科普系列”,5期基于自然馆深度知识挖掘的不同鸟类知识课程,为博物馆科普教育又开辟了新的资源。
重启并创新两个科学家精神教育基地科普活动。夏鼐故居共举办了五场《温博研学·夏鼐故居:追寻考古大家的足迹》系列科普活动。在两个月的时间里,以夏鼐先生的考古研究成果为媒介,青少年不仅通过探访夏鼐故居,汲取了丰富的历史知识,更通过了解夏鼐先生的生平和贡献,深刻体会到了考古学的严谨科学性和夏鼐先生身上所体现的科学家精神。通过“数之史——从符号到到舞动”“数之秘——脑力全开”“数之探——空着架桥”等为期五次的科学益智课程课程,让科学家精神的核心价值和丰富内涵渗透其中,不断滋养和提升同学们的科学素养,感受科学文化的独特魅力。
伍
加强文物保护与交流利用,强化文物研究力度
在文物工作方面全面发力,加强文物保护并牵头开展 2025 年国保资金申报,让纸质文物保护修复、馆藏文物预防性保护二期及馆藏文物数字化项目列入备选。同时精心做好文物藏品分级保护管理,经专家复核新增 1 件一级文物、4 件二级文物、26 件三级文物且碑帖也有新增,《清乾隆拓北魏熙平二年刁遵墓志拓片》等被定级,极大丰富了温州博物馆珍贵文物品类与数量;积极推进文物征集工作,接收中国人民银行温州市分行捐赠票样、温州市文联移交书画作品、潘修科等捐赠的 246 件(套)物品以及世界温州人博物馆的 21 件(套)藏品并配合展览接收 900 余件捐赠展品;大力开展对外服务与帮扶工作,向 7 馆借展并完成系列流程以及南怀瑾书院永嘉学派展瓷片标本借展与接收归还文物,为 14 个单位与个人提供藏品图片提供与授权服务并向 6 个单位提供文物信息,还成功开展 “心与梅花一样清 —— 新罗山人龙梅图赏析” 等 8 场文物点阅活动,多维度推动温州文物事业取得显著成效与全面发展。
陆
加强安全管理工作,签订层层安全责任书
温州博物馆始终将文物安全视为重中之重,不仅在日常管理中严格执行安全检查,确保无遗漏,而且定期组织消防演练,提升员工的应急处置能力。每月两次例行检查及重大节日之前,博物馆领导层都亲自带队进行安全隐患排查。同时,博物馆也注重消防安全知识的普及,通过微信、微博、抖音等新媒体平台,传播文物法律、法规,提升公众的文物保护意识。
柒
坚持融合赋能,推动品牌矩阵传播升级
主动融入温州文旅融合发展大局,用心打磨精品文物藏品展示和宣传新矩阵,以更加亲和、便捷、立体的方式,让市民多维度参与文博互动。按照2023年度国家一级博物馆传播力研究报告显示,在全国264家一级博物馆中,温州博物馆传播力、传播内容力、覆盖力、互动力、影响力等指数分别排第159、165、58、83、188名。并在2024前三季度全国百强博物馆热搜榜排名靠前,位列地市馆前30。
在《礼行天下》《一路生花》《恰逢东瓯遇龟兹》展览期间,加强与线上线下媒体平台的合作,重点联合市级、省级媒体以及博物馆头条等专业媒体打造宣传矩阵,做好展览前、中、后各个阶段的宣传规划,集中刊载了《当“陆丝”遇见“海丝”迸发最美的文化火花》《民办博物馆聚集效应的温州现场》等系列深度宣传报道,此外《期末百工国漫游记让游考好玩又有趣》《00后浙大生的志愿者之旅跨界让化学与考古有了反应》等90余条专题内容先后在人民日报、中国文物报、中国蓝新闻、温州日报、温州晚报、温州都市报温度等主流媒体上刊发。自主策划《古道与海潮:穿越时空的丝路交响》短视频被评为2024年全省博物馆“十佳新媒体短视频”。
截至目前,温州博物馆全年微信公众号共发布44期264篇推文,1251条微博得到了近1235.9万次的关注。
2025 年,温州博物馆将继续砥砺前行。深化体制改革,助力乡村博物馆发展。优化公共空间与服务,推出更多文创精品。策划高品质展览,活化文物资源,拓展馆校合作与深化分众服务,强化文物保护交流研究,书写更绚丽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