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

/Template/Default/Column/20210324094511632.jpg

如何参观“流芳”特展?保姆级观展指南get!

时间:2025-01-23

随着寒假的开启,中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春节也马上要来临。到博物馆看看展览,喝喝咖啡,过一个文艺腔调的中国年也是不错的选择。说到文艺,“流芳—马孟容、马公愚的上海往事”特展正在温州博物馆热展中。展览讲述两位19世纪的“90后”温州青年,一对才华横溢的兄弟,闯荡群星璀璨的上海书画圈的往事。走进展厅,文艺复古的气息扑面而来。如何让大家能看懂这个有“腔调”的展览,策展人可是操碎了心。今天就为大家送上这份“保姆级”的观展指南!


展览讲什么故事?

“章””节”文字暗藏“玄机”!

“怎么成才?”——如何培养孩子成才,这是否是困扰你的家庭教育的大命题?

“面对小城的宁静与大都市的繁华,你的选择是?”——在事业的拼搏和生活的安定之间你如何做选择题?

“你是否也曾漂泊异乡?”——曾在异乡漂泊的你是如何融入那个城市的?

“人以群分,你在哪个圈里找到最真的自我?”——在社会历练多年,你是否找到了属于你的那个舒适圈呢?

“当祖国与家园在呼唤你,你能给予怎样的回应?”——在自我的成全和对社会、国家的大爱中,今天的你会作何选择?

在“流芳”特展的五大篇章中,每一章的开篇问题,是不是也直切你心呢?篇章文字的散文式概述,不仅贯穿马孟容、马公愚从家族成长到上海发展各阶段的核心事件,也引导我们从当下的视角去感受兄弟俩对艺术的痴迷和追求,理解他们在上海生存立足、交游唱酬和为家为国的历历往事。

图片28.png

怎样get两位主人公的故事呢?莫急!他们已在每一个小节的图版中“等”你。他们用第一人称“我”,跨越百年来与你“对话”。每一段文字引领一段故事,带你了解那一时期他们的经历、思想、志趣和主张。

习惯穿长衫的孟容,喜欢穿西装的公愚,每个不同人物的手绘,相信你一眼就能看认出他是谁。


书画作品难懂?

您可以这样看!

1

中西书画对比显意趣

马孟容擅长画花鸟、草虫、鱼蟹,人称“花鸟妙手”。他的西画功底也很深厚,采用非常准确科学的解剖方法来写生花卉、鸟兽,并做了详细的笔记,至今留有一千多幅写生画稿。想要了解马孟容的艺术创作理念和画作意趣,可以通过展览中他对中西方绘画异同的比较,以及他的国画和西画写生对比,如《异鱼图》和鱼类写生,《花鸟四凭条》和花、鸟、昆虫写生对比展出等。马孟容画作既融合中、西绘画,又兼具古、今所长,他对画笔下的各色花草、虫鸟的种种情态都了然于胸,足见他对生活、自然的热爱和观察之深。


2

拆解式图说

展览中有不少马氏兄弟与书画圈名人交游往来的合作作品,如何看懂这些画作呢?以第四单元沪上瓯江风采展出的作品为例,展览将《1929年马孟容、方介堪、张红薇、郑曼青、楼辛壶合作清供图》进行了“拆解”,不同画家绘制的内容拆分呈现,和原画在一块对比展出。即便是书画小白也能一眼就get画作的特点所在,也能感受到不同画家的笔触特点、擅长的题材等。本次展览中还有不少同类型的绘画作品,掌握此“套路”就能看懂很多作品了。

图片34.png


3

故事“重构”解画意

通过了解书画作品的创作情境来读懂画作,体会其中意趣。展品《小观园撷秀图》根据马公愚撰写的《赏花小记》,重构96年前画作的创作故事背景。“来自主人的邀请函”“雅集重现”两部分详细梳理了主人相邀、游园赏花、创作吃酒的风雅过程。最后,家族后代马亦钊先生抄录其《赏花小记》题写在原画作上,彰显“余味绵长”。

图片35.png


4

听专家深入释读

展览特别邀请了中国美术学院中国画系科研创作处处长、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刘海勇,华东师范大学美术学院书法系主任、教授、研究生导师张索,以专业访谈的形式,分别深度剖析马氏兄弟的艺术创作。想要深入学习和了解,不妨听听专家们的深入解读。

图片36.png


想详细了解每件展品?

听AI公愚讲解咯!

展览AI讲解员马公愚已经上线,随时准备为您导赏服务!

扫描 AI 导览二维码,就进入AI讲解系统了。你可以从第一件展品开始,依次听取每件展品的详细讲解;也可以【点击跳转并前往下一个】,选取中意的展品开始讲解。AI讲解的魅力在于可互动式的人工智能,多样化的玩法你都可以试试。如拍照识别文物讲解、输入文字互动提问、语音互动提问等。还可以使用展厅地图,快速定位自己的位置以及想要前往的地方。


有没有更立体的沉浸式体验?

诸多场景欢迎来打卡!

漫步在展厅,一个个小场景不时出现,让展览更加灵动,观展更加轻松趣味。这是“流芳”展的一大特色,每一处造景与马孟容、马公愚的故事息息相关,在拍照打卡的同时,别忘了了解其背后的深意哦。

“浙江高等学堂求事楼主楼场景”(即浙江大学前身),展现马氏兄弟一起在浙江高等学堂求学的经历。在这里他们接受了系统的新式教育,对日后的艺术发展、师友往来产生深远影响。

图片41.png

“上海美专观海阁”场景,蕴含马氏兄弟在上海美专从事艺术教育的历程。1926年后,兄弟二人先后受聘于上海美专,从此开始闯荡上海书画圈。对兄弟二人尤其是马孟容来说,上海美专是其在上海最浓重的一笔。

图片42.png

“月朦胧,鸟朦胧,帘卷海棠红”场景,讲述了马孟容与朱自清以文换画,结为艺术知己的故事。

图片43.png

“大夏大学”场景(即华东师范大学前身),展现马公愚在大夏大学担任文书和书法教学工作的八年时光。“丽娃河”“思群堂”手绘场景,更直接释读了马公愚彼时书法、篆刻创作之地。

图片44.png

“九华堂扇庄”场景,背后是马氏兄弟如何在星光熠熠的海派书画圈中生存立足的故事。马氏兄弟和大量旅沪的书画家如何谋生?海派书画圈逐渐走向市场化,扇庄(笺扇店)就是帮助海派书画家们走向市场最主要的一种书画经营机构。

图片45.png

“现代名家近作展”场景,真实再现1931年在旅沪宁波同乡会馆里,马孟容和诸多书画名家举办展览的场景。结社、联展是马氏兄弟在海派书画圈交游唱酬的主要方式。

图片46.png


有没有其他服务体验?

配套服务提前了解!

展览配套各种暖心配套服务,帮助大家全方位了解展览。还有免费的宣传册页和可兑换的小文创,让您参观结束还能把“展览带回家”!


志愿服务

图片47.png

定时讲解服务

图片48.png

免费宣传册

图片49.png

图片50.png

免费盖章服务

免费兑文创

图片53.png

展厅互动体验

博物馆内MOJ抹茶还在特展期间供应“流芳”款抹茶饮品。春节期间展览还将推出限时套色印章和拍照打卡赢文创礼品服务。大家要抓紧时间来体验咯!


"流芳"款抹茶产品

图片56.png

春节限时特色章印

拍照打卡领文创

图片57.png

版权所有:温州博物馆   浙ICP备10019571号-1

浙公网安备 33030202000540号

  • 微信公众号

  •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