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

/Template/Default/Column/20210324094511632.jpg

温州这座宝塔出土文物不仅登上教科书,还有更厉害的……

时间:2025-02-20

翻开2025年人教版七年级历史教科书,温州博物馆馆藏文物“北宋活字佛经残页”赫然位于其中!它的入选,标志着温州作为活字印刷术早期实践的历史地位得到了国家教育部门的认可,也为温州的文化影响力增添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穿越千年的活字印刷奇迹

“北宋活字佛经残页”即温州博物馆藏的“佛说观无量寿佛经残页”,1965年出土于白象塔。

此经残宽 13 厘米、残高 8.5~10.5 厘米,经文为宋体,回旋排列成 12 行,可辨者计 166 字,占该经第四至九观的十分之一。


字迹特征

宋体字,字体小而草率,长短大小、笔划粗细不一。字布列较密,有的几乎首尾相插,如将“一一”印成“=”;字行回旋萦绕排列,似佛像袈裟悬垂的衣纹,在回旋转折处出现倒字现象,如“皆以杂色金刚”的“色”字;有句子中间出现一个或三个“○”号,如“有无○量诸天,作天伎乐”;有漏字现象,如第六观中,脱漏“其楼”和“名”三字。纹面字迹可见轻微凹陷。

图片21.png


中国科学技术史专家、原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研究员潘吉星,在《中国、韩国与欧洲早期印刷术的比较》等著作中指出:“《佛说观无量寿佛经》残页是现存最早的泥活字印刷品,是毕昇活字技术的最早历史见证。”

著名图书馆事业家、美国芝加哥大学远东图书馆馆长、芝大图书馆研究院及东亚语言文明系教授钱存训,在1990年国际中国科技史会议上发表论文《现存最早的印刷品和雕版略评》,指出该经文的活字印刷特征,论证此经为“迄今发现存世最早的活字印刷品”。

新学期伊始,为了满足青少年观众、研学群体的观展需求,自2月14日起,这件珍贵而“脆弱”的文物真品将在温州博物馆工艺馆展厅限时展出1个月。

图片22.png


这张独特的小纸片来自哪里?

接下来,为大家重点介绍它的出处——白象塔。它本来叫白塔=塌,后来改名白上=象(温州话同音),最终得名白象塔。我们现在看到的白象塔是1999年重建的新塔,古塔始建于北宋政和五年(1115),因为年久失修,塔身倾斜,于1965年拆除。

图片23.png

(看到它的时候,进城的船只距离温州南门也就只有2个时辰的水路了)


虽然地宫早已被掘,空无一物。但在宝塔的塔壁内砌有方形洞穴,文物部门在逐层拆除的过程中发掘出了上千件文物,堪称是北宋时期中国南方佛教文物的“聚宝盆”(彩塑、漆器、木雕、砖雕、佛经、佛经瓷器、铜钱等)。

图片24.png


一层、二层为文物最集中处,占全塔发现文物总数的90%以上。上文的“佛说观无量寿佛经残页”正出自二层,小小一座宝塔出土的文物,种类之丰富、品质之精良,令人赞叹!足见北宋温州先民的活泼随意、至臻技艺。


出土文物(部分

图片25.png


版权所有:温州博物馆   浙ICP备10019571号-1

浙公网安备 33030202000540号

  • 微信公众号

  •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