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5-11-05
秋意正浓,琴音清越。11月1日下午,《四海琴心:查阜西先生诞辰一百三十周年琴人联动纪念雅集》第四十七场,在温州马孟容马公愚艺术馆举行。本次活动由温州博物馆指导,鹿鸣琴社主办,以琴为媒,缅怀古琴巨擘查阜西先生,续写一段跨越时空的艺术情缘。

扫描上方二维码观看直播回放
走进双马艺术馆,聆听家族琴脉

在雅集开始之前,马孟容之孙、温州著名书法家马亦钊,温州大学人文学院副编审、温州文史馆馆员方韶毅以及温州博物馆社会服务部主任马炯共同直播导览,带领镜头前的观众一同参观马孟容马公愚艺术馆,介绍该馆基本情况和马孟容马公愚人生经历、艺术成就等,以及马氏家族琴学传承。在两位的介绍中可知,马氏一门风雅,不仅在书画领域成就卓著,更在古琴传承中留下深刻印记。

多方共话,再现琴缘

雅集伊始,温州博物馆副馆长陈卓识代表馆方致辞。她提到,此次雅集选址于马孟容马公愚艺术馆,正是源于查阜西与温州马氏家族之间的深厚情缘。双马馆作为温州博物馆下属专题馆之一,不仅是地方文化记忆的载体,更是传统与当代对话的平台。温州博物馆始终致力于“让文化空间活起来”,推动传统文化在当代的创造性转化与人文精神的延续。
雅集中还有多位嘉宾分享相关的历史轶事:马亦钊特别讲述了1959年查阜西访温时与马寿洛相聚的往事,以多方印章的图片生动讲述了马寿洛嗜琴的艺术人生。

同时,马亦钊还郑重展示了马家珍藏的宋代古琴“潇湘夜雨”,分享“马家琴学”的传承与发展。


苍南人大主任林森森分享了整理出版马寿洛编《桐君录》的过程。《桐君录》是一部由集论、历代琴书序言、文词派辨等部分构成的古琴资料汇编,为马寿洛于七十三岁时用恭楷誊写整理而成。马亦钊、林森森为续前人志愿,克服重重困难,经过修复、数字化处理,终于让《桐君录》影印出版,再现了地方文献中隐藏的琴学脉络。

温州大学校史博物馆老师陈胜武则以温州方言吟诵瑞安池弢庐《赠马祝眉》古诗,声韵古朴,情感真挚,为雅集增添一抹地方人文的厚重色彩。

表演环节由鹿鸣琴社十余位琴友共同呈现,曲目丰富,包括《流觞》《梧叶舞秋风》《阳关三叠》《忆江南》《袍修罗兰·水》《忆故人》《山居吟》《潇湘水云》《梅花三弄》等经典。
雅集的尾音,落在鹿鸣琴社社长吴映雪以“潇湘夜雨”琴演奏的《梅花三弄》。“潇湘夜雨”是马家珍藏的宋代古琴。这床琴,正是当年查阜西先生在温州抚奏《潇湘水云》之琴,音韵犹存,仿佛仍回荡着那段琴谊交融的岁月。此曲,不仅致敬了查阜西先生的琴学精神,也将现场氛围推向情感的高点。






本次雅集虽已落幕,但琴心未远,文脉不绝。它不仅仅是一场纪念,更是一次地方文化生命的激活与延续。通过空间的营造、人物的讲述、琴音的传递,我们看见传统如何在当代人群中找到回响,也看见博物馆如何成为一个有温度、有故事的精神场域。


未来,温州博物馆将继续携手社会各界,深化“以文化人、以艺润心”的实践,让更多地方文化记忆,被看见、被聆听、被传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