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5-11-05
乡村博物馆,藏于自然乡野之中的文化宝藏,承载着千百年来异彩纷呈的民间文化。值此浙江省乡村博物馆数量达成1000家的关键节点,特推出星级乡村博物馆系列推介,展示千馆建设成果,吸引公众走进乡村、感受乡土文化。
本期星级乡村博物馆系列推介,带领大家走进湖州及宁波地区的3家五星级乡村博物馆,从婚庆习俗、工业生产到非遗技艺的多面视角,展现乡村文化在当下的传承发展。
婚俗里的乡村记忆:
长兴岕里婚庆博物馆
在银杏成海的八都岕景区深处,一座古朴的清末乡土建筑,见证着岁月流转下的深情。博物馆以婚俗为媒,将乡村人家的喜事凝聚为乡土文化的代表,在仪式之美外,更见爱情、亲情、乡情的温度。

场馆信息
长兴岕里婚庆博物馆地处湖州市长兴县八都岕十里古银杏长廊景区内,这里被誉为“世界古银杏之乡”。博物馆成立于2020年7月,依托清末古建筑“许家大院”,以方岩村旧志记载为依据,经修复提升、活化利用,打造而成,是方岩村传承婚俗文化的“硬地标”。建筑面积500平方米。

展览信息
博物馆分“馆外体验场”与“馆内陈展厅”两部分。外馆设立婚庆表演古戏台、体验场和迎亲古道。内馆以图文和实物相结合的方式,通过“许亲、迎亲、接亲、成亲、亲亲、和合”等篇章,再现各个时期的婚俗和婚房,将旧时岕里乃至整个浙北地区婚俗过程中极具特色的恋爱信物、婚礼用品、新婚盛装、拜堂场景、洞房设施等主题藏品一一展示呈现。馆内藏品200余件,大多来自村民捐赠,凝聚着村民对家乡文化的深厚情感与认同。


馆内布局精巧,设有戏迷文化展示区和4个不同时期(解放时期、60—70年代、80年代以及90年代)的婚房展陈,“牵手巷”“抱子巷”穿插其间,加上婚前六礼、婚后六礼、求子祈福等展示,勾勒出一幅生动的浙北民风民俗活动长卷。置身其中,可深切感受不同时代婚礼的独特氛围,洞察婚俗文化的演变脉络。

品牌特色
岕里婚庆博物馆通过内外场馆联动,创新“实物展陈+场景还原+非遗展演”模式,构建成为可触摸、可体验的“活态博物馆”。观众在观赏历代婚庆展品的同时,还能体验从许亲到成亲的全套礼仪。同时,村里配套业态丰富,面向村民和游客提供婚纱摄影、三道茶品尝、爱心咖啡屋等体验项目,让文化服务更有互动感;定期举办戏曲表演、婚俗演绎等活动,将“岕里婚庆”打造为八都岕景区的特色亮点,成为“文化金名片”。
通过创新活化运营,岕里婚庆更从文化记忆上升为品牌标识,让婚俗文化走向市场化、社会化:一方面通过对接婚庆、文化公司,引入专业团队运营,让传统婚俗撞上现代资源;另一方面,团队主动“走出去”,去往各地开展公益婚庆服务,让“岕里婚庆”的名声越传越远,实现文化传承与经济效益的“双赢”。



通过深挖本土文化资源,岕里婚庆博物馆积极打造极具地方特色的差异化乡村博物馆,让婚俗传统不再只是静静地“躺在”博物馆里,而是真正“活”在百姓生活之中。婚庆习俗在仪式传承之外,更是一场乡土记忆与文化自信的传递。
场馆位置:岕里婚庆博物馆(浙江省湖州市长兴县小浦镇竹园门路)
矿洞里的时光胶囊:
长广煤矿工业文化博览馆
这是一台几代人的“时光记录仪”,穿越黑色的模拟矿洞,矿帽、矿灯、镐头、无线电波坑道透视仪等用具在此静静陈列;矿工井下作业雕像等雕塑作品,则诠释着“包容、创业、无私、奉献”的长广精神……走进位于浙江省湖州市长兴县煤山镇的长广煤矿工业文化博览馆,仿佛穿越时空,回到了长广煤矿开采中的那段光荣岁月。


场馆信息
长广煤矿,位于广德市与长兴县交界处,交通便利。当地的煤炭资源开采工作自1957年6月开始筹备,至1958年8月正式成立办公地点。随着2013年8月长广煤矿最后一口矿井七矿关闭,当地58年辉煌的采煤史宣告结束,也标志着浙江省彻底退出煤炭生产领域。2018年10月1日,为纪念长广煤炭工业为浙江生产生活曾做出的卓越贡献,煤山镇人民政府打造长广煤矿工业文化博览馆。

展览信息
场馆总面积1000平方米,通过大量实物、图片、实景还原及现代光影音效技术客观、全面地追述长广煤矿的发展与改变。展览以世界煤炭史、浙江煤炭史的讲述作为开篇,而后进入长兴煤炭发展历程的介绍,重点回顾了长广煤矿公司的建立、发展、转型过程。主要分为:领导关怀、采煤历史、工作场景、铁路建设、辉煌荣誉、精神永存六大篇章。
博览馆现有藏品400余件,皆为个人或单位捐赠而来,包括纪念章、通知书、井下作业用具及生活用品等。位于场馆二楼的煤矿工人电影院,更是一下子把人们拉回了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的生活记忆……漫步其间,仿佛回到了长广煤矿人那个激情燃烧、干劲十足的时代,感受到了长广煤矿人的创业与奋斗精神。




品牌特色
历史上传统煤矿产业的发展,让煤山镇一举成为长兴县的工业强镇;如今,以此工业文化遗产为基石,博览馆积极引入文旅新业态,成为小镇致富兴业的重要推动力量。
博览馆采取“政府出资+专人管理+村居运维”相结合的模式,日常运营由场馆主理人负责宣传推广、文旅开发、区域性合作等事宜,持续探索“博物馆+”的各种可能,实现乡村博物馆与文旅开发、乡村振兴的同步发展。通过打造煤山研学品牌、举办非遗活动及助推乡村旅游等行动,让“煤矿、铁路、绿皮火车”成为小镇重要的文旅符号,从站台的绿皮茶吧到小站怡人民宿,再到火车头主题餐厅……都成为乡村博物馆衍生出致富兴业的生动写照。






当采煤矿车的机械轰鸣声远去,博览馆成为煤山镇崭新的“精神坐标”。通过研学、非遗、文旅的多元融合,让“黑色记忆”变为“金色资源”,让长广精神继续闪耀在新时代的乡村振兴之中。
场馆位置:长广煤矿文化博物馆(浙江省湖州市长兴县煤山镇建设大道下沙花园西区南侧约180米)
指尖上的文化传承:
鄞州非遗馆
无论是精巧的竹编、细腻的朱金漆木雕,还是绚丽的金银彩绣,宁波传统手工技艺,都在鄞州非遗馆的日常烟火中焕发新生,成为可触、可感的生活之美。

场馆信息
鄞州非遗馆位于下应街道西江古村,是集“非遗+旅游+体验”于一体的综合性专题展馆,全馆面积2500平方米,其中展馆面积1500平方米,中心院落1000平方米。
鄞州非遗馆既是传承人的展示平台,也是学生的第二课堂、游客的体验中心。场馆面向各年龄段学生开放,承接各种研学、实践活动,秉持“互学互鉴,同心同行”理念,深度挖掘、推广非物质文化遗产,通过非遗展演、非遗公益课堂、非遗研学等形式,打造“非遗”新名片,让大众听见非遗、看见非遗、感知非遗,进而爱上非遗,为非遗传承传播贡献力量。


展览信息
根据不同非遗门类,场馆设有六个馆区,共有27个传统项目入驻,分别展示鄞州区非遗传承和保护成果,以及民间刺绣、香包制作、鄞州竹编、草帽编织、渔船制作、金银彩绣、朱金漆木雕,骨木镶嵌等项目,每个馆内均设有展示区、体验区、交流区、购物区,由区非遗中心、区民间文艺家协会、区内非遗传承人、市工艺美术协会等志愿者团队参与指导、策划,通过团队之间的专业互补,提升乡村博物馆功能,保障运行有厚度。
馆内现有藏品150件,大多来源于传承人捐赠或项目研究资料的收集,以老物件或手工艺品为主,具有一定的文化价值。希望以此留住回忆,唤醒乡愁。


品牌特色
项目聚集亮相。馆内共有27个非遗项目入驻,以传统技艺、传统医药、传统美术为亮点,其中三个国家级非遗项目具有鲜明的地域特色,历史源远流长,技艺精、种类多、传承状况良好,是全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


体现地域特色。馆内定期开展非遗艺术表演,邀请宁波走书、大岙布龙、马灯调等项目进馆;积极举办“鄞风雅颂”非遗文创设计大赛,研发“鄞州有礼”系列伴手礼,丰富旅游产品文化内涵;定期开展民俗活动,让游客体验当地民众的生活方式,体会中国人顺应时节、尊重自然、利用自然的思想理念和独特智慧。




融入旅游空间。场馆坐落于下应街道天官庄园4A级旅游景区西江古村内,周边博物馆群集,具有非遗与旅游融合发展的天然契机。通过联合举办“非遗购物节”“非遗美食街”,成立“老字号联盟”等行动,推动非遗宣传,唤醒大众记忆。依托区内文旅资源,采用景区+非遗+美食的方法,串联起以非遗为主题的“艺海流金”特色旅游路线,不断提高非遗传承实践水平,进一步丰富旅游景区、度假区、休闲街区等旅游空间的文化内涵,提升文化底蕴


鄞州非遗馆作为宁波首家以非遗保护传承为主题的专业博物馆,始终秉承“见人见物见生活”的理念,深度挖掘非遗内涵,依托地理优势,以乡村博物馆为载体,推动非遗与旅游在更广范围、更深层次、更高水平上实现融合。
场馆位置:鄞州非遗馆(浙江省宁波市鄞州区下应街道天宫庄园西江古村8号)
婚庆民俗、工业生产、非遗技艺,虽然主题各异,却都以地方乡土文化为根,以创新活化为翼,实现地方记忆的传承发展。它们让过去有迹可循,让文化可触可感,更让现代乡村在文化振兴中不断焕发新的生命活力。
接下来,浙江省星级乡村博物馆系列推介也将继续带领大家走进省内各地星级乡村博物馆,让我们共同领略这些散落在乡野之间的“文化星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