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

/Template/Default/Column/20210324094511632.jpg

流动课堂·第二期回顾①|探瓯窑龙窑瓷韵,研矿物矿彩奥秘

时间:2025-11-12

秋意渐浓,温州博物馆 “博物万象?流动课堂” 第二期如约启程。《温博考工记?博物馆里的科技史》(器出东瓯)《来自自然的色彩 —— 矿物篇》课程分别走进了温州实验小学、温州市上陡门小学,为孩子们打开了一扇通往本土文化与古代智慧的大门。

 

第一站:

温州实验小学

 

11月4日,在温州实验小学五(4)班的课堂上,46 名学生化身 “东汉瓯窑特别顾问”,开启了一场关于瓯窑的探秘之旅。

课堂上的 “触摸体验” 让同学们眼睛发亮:指尖划过粗糙的粘土与细腻的高岭土,两种原料的质感差异直观呈现;轻轻敲击陶器与瓷器,“砰砰” 的沉闷声与 “叮叮” 的清脆声形成鲜明对比,再结合家中“厨房瓷碗不漏水、阳台陶盆易渗水” 的生活经验,“陶与瓷的区别” 不再是抽象概念。

20a7bc4d7b88c82976301ce18b8add8c4a16061a0ee33686caaf11f065a7810b20d3c2495da2583e

5f986dbed1f6dc725c12ef0a2aceb716dddbe650e2ca03947ba14d74797ba6b40f6640e15df68f92

 

当龙窑的图片出现在屏幕上,老师讲解了其中依山而建的巧思,而化身 “小小瓯窑设计师”的环节更让他们触摸到本土历史与古人顺应自然的科技智慧。

09d71676f6b628039e775ac2b7acdb4e66d127fdd294d138c576dbbd7595f1bc279ce32a7236c18c

 

第二站:

温州市上陡门小学

 

11月 5日,流动课堂带着《来自自然的色彩 —— 矿物篇》课走进了温州市上陡门小学二(3)班的教室,带领33 名同学探寻自然与色彩的联结。

89709ee5aaaeaed36f2c5bd423b9200d79535a30

 

当老师拿白象塔北宋彩塑武士像的图片,随着高岭土、孔雀石、赭石、青金石等矿物标本逐一亮相,知识变得鲜活起来:高岭土不仅能制瓷,还是彩塑 “细白泥” 的原料,让武士像的面部表情更细腻;孔雀石因酷似孔雀羽毛而得名,是古代重要的绿色颜料……趣味知识搭配 “速度与激情” 抢答,孩子们在欢声笑语中争相举手。

d2411e7e19c5f75b73dc74b333d0c0ad8d7292832cee3e5b897dc17a9af0550681b2151fd9c1a917

4c24e738d1721d01c3e7206b063b503953bb6743efab3f20880f8963df282fa288922fbb3b11ca04

 

在实操环节,孩子们五人一组围坐,小手握着研磨棒顺时针碾磨矿石、过筛时小心翼翼拍打筛网;水飞分色时,大家目不转睛地盯着乳钵里的颗粒沉浮 —— 古代工匠的制色智慧,就在这无声的默契中传承。

42bc02b8c95a3098242358d0fae8295e65cb7c7bce3f248da981818f85db9a4b85a94d3d98e9c1a0

ae723beaf2daf4cfb97739b146aa5ac9f4bafdca511e08e1e15139cd10ace29eb94c69822ed9e701

 

这堂课,孩子们不仅认识了矿物,更读懂了古人 “取法自然” 的智慧:最绚丽的色彩,从来都藏在对自然的敬畏里。


老师、同学有话说

温州市实验小学

db82bf9781bb7c8afff3f7381c504274a790e081

 

学生:“第一次摸高岭土时,我觉得比橡皮泥还细。老师说它要先从矿石磨出来,我才知道做瓷器这么不容易,古人太有耐心了!”

学生:“试做点彩工艺时我用褐色黏土点了好多小斑点,生怕点歪了不好看,老师却说 “像两晋瓯窑的风格”,我一下子就不紧张了!”

 

温州市上陡门小学

 

a4d3885c069a63f12b9aaef1ee4971a64d5518b1

 

学生:“原先我只在语文课本上见过“信口雌黄” 的成语,原来雌黄能改错别字,所以才用来形容乱说话。这下想忘也忘不掉了!”

学生:“我只在我们美术课画国画的时候听过赭石,原来它除了能做红颜料还能入药!”

 

文物不再遥远,教育因而生动

 一为瓷器,一为矿物,两节课堂却有着同样的初心:让文物不再是博物馆里的 “静态展品”,而是在手中可以感受的传统之美。

 “博物万象?流动课堂” 还将走进更多的校园与社区。文物不再遥远,教育因而生动,更多精彩,敬请关注温博微信公众号!

 

版权所有:温州博物馆   浙ICP备10019571号-1

浙公网安备 33030202000540号

  • 微信公众号

  •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