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

/Template/Default/Column/20210324094511632.jpg

泠泠雅音,与古琴最美的相遇 ——一位听众的来稿

时间:2017-06-22

     很荣幸,今天在温州博物馆静静聆听了王墨吟老师古琴演奏专场。

     古琴,又称瑶琴、玉琴、丝桐和七弦琴,是中国最古老的弹拨乐器之一。据《史记》记载,古琴出现在尧舜时代,在孔子时期就已盛行,有文字可考的历史达三千余年。在古代,琴被列为琴、棋、书、画四艺之首,被文人墨客视为最基本的文化素养条件之一,因其清、和、淡、雅的艺术品格寄寓了世人超凡脱俗的处世心态。其音域宽广,音色深沉,余音悠远,是华夏文化中的瑰宝,是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现存古琴曲3360多首,琴谱130多部,琴歌300首。

    据主持人介绍,这场活动是“东瓯风雅古琴听奏专场”中的第三场活动,由中国古琴学术委员会会员王墨吟老师弹奏表演。整场古琴演奏欣赏,都由主持人介绍曲目背景,再由王墨吟老师解说曲目来历、流派及曲风。

   《良宵引》,所谓“引”,是一种文体名,大略如序而稍为短简。在音乐中,它是乐曲体裁之一,同时也代表了一种曲风,有序奏之意。从题意看,这是一首描写月夜轻风,良宵雅兴的琴曲。乐曲结构精致,旋律婉转,曲风恬静,引人入胜,是小曲之中的精品。

 IMG_4676_副本.jpg

     其中,《平沙落雁》和《山居吟》两首曲子,尤为动我心弦。

    《平沙落雁》,是近三百年来流传最广的作品之一,有近百种琴谱刊载此曲。曲中逐渐出现一幅恬静优美的水墨小品画──黄昏将至,烟波浩淼的洞庭湖边,岸边一带白沙,安详恬静,蒙蒙如霜,宁静苍茫。一群大雁从远天飞来,在空中徘徊飞鸣,雁群鸣叫呼应充满了生机和欢跃。远望去,雁群、沙岸、水波,都在愈来愈浓的暮色中渐渐睡去,最终又复归于和谐恬静。整首曲委婉流畅,隽永清新,意境苍茫恬淡而又生趣盎然。

   《山居吟》,山之壮阔,水之婉约,养心亦养性。古往今来,文人雅士多爱,与山水为友,与林木为伴,晴耕雨读的田园生活。宋末元初的琴家毛敏仲,即以此为题材,创作出古琴曲《山居吟》,专注表达山林隐士超凡脱俗,淡然忘世的情趣。整篇曲子音调恬静而苍古,节奏跌宕起伏,篇幅虽短,却在寥寥旋律中,将山居者以山为屏,以流为带,以天地为庐,以草木为衣的淡然之象,诠释的栩栩如生,是一首流传至今的古代佳作。

   中场小憩,还尝到了美丽的茶艺师准备的云南滇红。滇红茶汤红浓色艳, 香气浓高持久,滋味浓烈而醇爽。可惜馆内空调太足,茶略凉,回味涩。

IMG_4501_副本.jpg

    古琴声,时而幽雅、飘逸、空灵,仿若天籁之音;时而深远、雄浑、厚重,有如钟磬之声;时而细腻、柔润而略带忧伤,极似人的吟唱。古琴声,纯净均匀古朴悠远 深沉有穿透力。还没听够,还没回神,本场的十首古琴曲已经结束。美好的时光,总是流逝得太快……

    泠泠雅音,与古琴最美的相遇。

002_副本.jpg

 IMG_4717_副本.jpg

IMG_4690_副本.jpg

版权所有:温州博物馆   浙ICP备10019571号-1

浙公网安备 33030202000540号

  • 微信公众号

  •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