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9-01-24
时间2019年1月26日14:00-16:30
地点温州博物馆手工实验课堂
人数10人
报名对象10-18周岁
报名方式请关注“温州博物馆”微信公众号
关于蓝夹缬
夹缬是采用雕花版夹住纺织物,通过靛青颜料,将其染成蓝地白花图案的一种平面造型工艺品。民间大都用其制作被面,故又有“蓝花被”、“夹花被”之称。温州夹缬主要产区在瑞安、乐清、平阳、苍南一带。并以苍南、瑞安、乐清等县(市区)各自侧重印染、雕版、制靛,因而较完整地保留了温州夹缬的传统手工技艺。2006年,温州夹缬被浙江省、温州市人民政府认定为“传统工艺美术品种”。之后,又被列入省、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蓝夹缬的制作包括花版雕刻、靛青(染料)打制以及夹缬印染。夹缬就是两块刻有花纹且互相吻合的花版,夹住织物进行染色。花版制作是蓝夹缬工艺中最重要的一道程序。夹缬花版的雕刻,版与版之间要求吻合、无隙, “明渠暗沟”四面通达,要使染液达到每一个间隙。印染蓝夹缬的染料是靛青,靛青是由蓝靛打制而成的。靛青打制流程包括浸泡、加灰、打花、沉淀等几个步骤,打靛过程要求高,讲究技巧。印染是蓝夹缬生产的最后一道也是最为关键的一道程序,就是将整理好的白色棉布,对折放在花版中间夹好,再连版带布泡在发好靛的靛青液浸泡,经过多次入染、多次氧化,直至染成稳固花纹的过程。
“夹缬”是一种古老的印染工艺,为雕版印染的活化石,现仅在浙南地区保存下来。温州夹缬蓝白相映,色彩素朴,手法粗犷,有强烈的浙南民间特色。在温州民间,夹缬称谓很多,有以图案命名的“百子被”、“状元被”,有以工艺命名的“雕花被”、“敲花被”,还有“方夹被”、“双纱被”之称,是旧时温州妇女出嫁的必备嫁妆之一。1988年,薛勋郎在“中国蓝蓝印花布”馆(由日本人久保创办)的资助下,创办起苍南第一家蓝靛夹缬印染作坊,聘用浙南当地最有名望的“湖广店戴氏聚丰印染坊”夹染师傅陈康算。瑞安高楼乡大京村苏家后人苏仕琴是目前少数掌握花版雕刻的传人之一。
分享嘉宾杨从锋
浙江工贸职业技术学院工业设计专业教师,“葱哥工坊”蓝夹缬实验室负责人;温州蓝夹缬手艺人,研究温州蓝夹缬七年有余,希望能为蓝夹缬的续存和活化贡献自己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