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9-12-19
12月15号上午9点30分,温州博物馆的手工实验课堂迎来许多小朋友和家长,一眼望去,座无虚席。这些小朋友和家长们是为何而来呢?
仔细听,温州博物馆讲解员张翔正在跟大家上一节关于“彩头戏”的渊源课:旧时,温州城乡庙宇星罗棋布,每一个庙宇里都建有戏台可供戏班子演出,而每次演出首场必是“讨彩戏”(也称彩头戏)。人们将祈福、消灾、发财、人寿年丰寓意于讨彩戏中。
介绍完讨彩戏的来源后,张翔又向观众们介绍了彩头戏纷繁精彩的戏目——《跳财神》《跳加官》《麻姑献寿》《刘海戏金蟾》《云中童子》《娘娘送子》等。她将这些戏文的典故细细向小朋友们和家长道来,从金元宝讲到“下凡”,又从“八仙祝寿”谈到“云中童子”,最后还列举一首讲述永嘉风俗的竹枝词,把我们温州彩头戏的详貌呈现得淋漓尽致。
介绍完彩头戏后,就来到大家翘首以待的手工制作环节了。张翔讲解了每张纸的剪裁需求,就开始让大小朋友们自己动手。大小朋友们剪得聚精会神,照着模型依样画葫芦将尚未成形的稿纸剪成合格搭建的平面戏台。妈妈们个个心灵手巧,卡片裁剪得十分精致。小朋友们动手能力也很强,做得津津有味。
志愿者们热心、积极地为家长和小朋友们解答关于裁剪尺寸的疑惑,并上手指导,使得所有小朋友和家长都能够顺利完成模型。小朋友们也尽兴而归,圆满地带着作品回家。有个小朋友说,回去要向缺席的爸爸炫耀一番自己的好刀工。
上一篇:探寻朱镜宙传奇人生的后世影响
下一篇:活动报名|回望朱镜宙的传奇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