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9-12-19
温州博物馆承担的宋代漆器省级文物科技保护项目验收结项
2019年12月12日上午,由浙江省文物局主持的《宋代温州漆器的综合剖析及成果应用》项目结项验收会在杭州召开。专家组听取了项目组的工作总结,审阅了相关研究报告,经过讨论认为:该项目采用传统工艺研究与现代科技研究相结合的方式开展工作;利用多种科技分析手段,对温州出土的宋代漆器样品进行了漆膜、漆灰、木胎和髹漆工艺研究,揭示了器物的结构特点和制作工艺,分析了漆器劣化原因,初步进行了MG树脂加固方法试验;完成了6件宋代漆器的工艺复原,举办了《曹氏有藏——曹其镛夫妇捐赠珍贵漆器展》《漆彩流霞——温州博物馆藏漆器展》和学术讲座,在国内外核心刊物发表论文多篇;经费使用合理,技术资料完整,成果达到合同规定的要求。专家们一致签字同意该项目结项,标志着这项由温州市文化广电旅游局组织、温州博物馆承担的省级文物科技保护项目顺利通过验收。
南宋戗金沽酒图长方形朱漆盒
世界漆器的发祥地在中国,中国漆器的发祥地在浙江。温州漆器同样历史悠久。宋代温州漆器号称“全国第一”。经过长期的传承、发展和创新,博采众长,温州漆艺呈现出全面运用的趋势,素髹、描金、描漆、针刻、戗金银、识文、雕漆、剔犀、扣器、螺钿等后世主要的漆艺基本齐备。其中,戗金银、识文、剔犀等漆艺更是登上了历史的顶峰。温州博物馆收藏数百件宋代漆器和标本,按照不同的胎质、漆灰、漆膜、颜料及髤饰方法,可以分为十多个类别。对不同类别的漆器进行成分、结构剖析,从宏观到微观揭示其构成特点,全方位了解温州漆器的用材用料、制作工序和髹饰技艺有着重要意义。同时,进行劣化降解机理研究,搞清漆器腐朽变形、漆皮干缩起翘、龟裂、酥解、褪色的原因,对于有效保护、修复、复制高档漆器,恢复传统髹饰技艺,推动传统漆器产业创新发展等都有着重要意义。
北宋识文描金檀木舍利函
自2014年12月签订合同开始,武汉大学测试中心利用化学手段,借助扫描电镜、激光共聚焦拉曼光谱、红外光谱、X-射线衍射、体视显微镜、热分析等现代仪器分析方法对温州出土的宋代漆器样品进行了分析研究,先后在国内、国际核心刊物发表科技类论文5篇。项目组成员郝锌颖发表博士毕业论文1篇、李晓远发表硕士毕业论文1篇、伍显军在国内重要刊物发表传统研究论文3篇。其中,《Composition/structure and lacquering craft analysis of Wenzhou Song dynasty lacquerware》一文发表于英国皇家化学学会《Analytical Methods》杂志。该杂志是国际上著名的、历史悠久的主流分析化学期刊之一,编号为ISSN 0003-2654。该文的发表,标志着该项目的研究成果得到国际学术界的认可。
典型漆膜的显微拉曼光谱分析
描金漆器样品的漆灰X射线粉末衍射分析
项目组专家和工作人员提取漆器样本
下一篇:探寻朱镜宙传奇人生的后世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