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

/Template/Default/Column/20210324094511632.jpg

新石器时代晚期有段石锛

时间:2020-04-23

本期“精品导赏”讲解员李戎为大家讲述新石器时代晚期有段石锛的故事。

温州目前发现最早的史前文化遗址距今有五千多年,这件出土于乐清市白石镇(现为白石街道)的新石器时代晚期有段石锛,就是当时社会生活的见证物。它的形状类似普通石锛,是长方的扁形物。器体较厚,正面平直,刃口锋利,斜削似刨刀状。而它的特殊之处在于背面,从刃口弧形向上,中间隆起有台阶,似一条横脊将背面分成前后两部分, 前部较厚,后部较薄, 看起来像二个阶段,因此称为有段石锛。在使用时,需通过榫卯或者捆绑的方式与木质或骨质把手组合,是一种石木复合的生产工具。

微信图片_20200423090123_副本.jpg

带有木柄的石锛 江苏溧阳古沙河道出土

有段石锛是我国东部沿海广大区域内最具特色的生产工具之一,包括河姆渡遗址在内的浙江、福建、广东、山东等地多处遗址中都曾大量出土,可运用于舟楫的制造和生产。此外在中国台湾、菲律宾、北婆罗洲及太平洋的波利尼西亚众多岛屿,如夏威夷、马克萨斯等地都有发现。甚至有专家认为,美洲发现的有段石锛也是从亚洲跨越太平洋传播过去的。

我国人类学家林惠祥根据精细程度和装柄便利程度的不同, 将有段石锛分为初级型、成熟型和高级型三个发展阶段类型。高级型有段石锛菲律宾最多, 在中国台湾和大陆闽粤较少,浙江、江苏的有段石锛却多属这种型式,特别是良渚文化遗址多见。目前温州出土的石锛,大多比较粗糙,而高级型有段石锛仅乐清市白石镇(现为白石街道)杨柳滩遗址有出土,且数量较多,多达10余件。

微信图片_202004230901231_副本.jpg

杨柳滩遗址位于现乐清市白石镇(现为白石街道),属于河流冲刷形成的次生堆积遗址。1982年~1986年,在水下两三米深处陆续出土近二百件文物,可以分为农作、木作和渔猎工具三类,制作规范,琢磨精致。其中窄背宽刃斧,说明该遗址受到河姆渡文化的强烈影响;石锛数量较多,形式多样,主要有弧背式石锛和有段石锛两种,受到河姆渡文化晚期后续文化的影响;穿孔石斧、三角形斜柄石刀、石耨,则明显反映出良渚文化特征。这些器物的发现,都能成为温州先民主要是从浙江北部发展而来的证据。

有段石锛的发现对于追溯温州先民源头以及研究新石器时代晚期温州地区考古学文化有重要价值。也成为探讨早期人类跨越大洋进行迁移的最重要实物证据之一。

微信图片_202004230901232_副本.jpg

1982年—1986年乐清市白石镇杨柳滩遗址


版权所有:温州博物馆   浙ICP备10019571号-1

浙公网安备 33030202000540号

  • 微信公众号

  •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