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0-06-18
文物故事如何讲述?编剧小姐姐上线!
讲述文物故事——我为温州文物代言(第二季)投稿通道即将于6月21日关闭,你参加了吗?奖品丰富不要错过!
奖品设置
一等奖 mini航拍机+博物馆文创产品
二等奖 家用投影仪+博物馆文创产品
三等奖 kindle+博物馆文创产品
优秀奖 博物馆文创组合礼包
温州制瓷历史悠久,瓯窑是我国最早的青瓷瓷窑之一。远古时期,今温州地域内大量生产和使用这种叫“瓯”的陶器,所以“瓯”又是温州的简称。东汉晚期,在长期烧制印纹硬陶和原始瓷的基础上,瓯窑工匠已能烧制出成熟青瓷。而到了魏晋南北朝时期,瓯窑制瓷技术趋于成熟,并逐步达到繁盛,产品种类丰富。
北宋瓯窑青釉褐彩蕨草纹执壶
这件北宋瓯窑青釉褐彩蕨草纹执壶被誉为温州博物馆“镇馆之宝”,展示于温博历史馆“海上丝路”展区的独立柜中。
今生故事
西山工地出土“国宝”
1983年,温州西山亚热带植物研究所正在进行土木建设,在一个露出来的土坑墓里,研究所的员工发现了这件执壶,并主动上交。执壶出土的位置正是西山窑址群的所在,分布着唐宋时期瓯窑的代表性窑址群。
据了解,在浙江早期瓷窑之中,越窑、瓯窑、婺州窑和德清窑都比较著名,产品各具特色。各窑出土或传世的精品不在少数,但是摘取国宝级文物桂冠的却是凤毛麟角。
1995年5月,国家文物鉴定委员会专家组来温州鉴定的时候,当看到青瓷褐彩蕨纹执壶时,都被它那独特清秀的造型和绚丽流畅的彩绘所吸引,连连赞叹:“太美了,真是一件难得的艺术品。”一致将其定为国宝级文物。这件执壶是瓯窑的代表作品,是目前国内唯一保存完好的瓯窑青瓷褐彩执壶,也是迄今为止瓯窑仅有的一件国宝级文物。
前世传奇
壶把印“七何”二字
执壶通高25.1厘米,口径5.1厘米,底径7.5厘米,胎质灰白,坚硬致密。通体施淡灰绿色釉,匀净细腻、滋润光亮。盖呈宝塔形,双重口,盖面绘褐彩纹。壶口部较高,直壁。肩饰弦纹一道。腹呈椭圆形,在腹上部对称压印四道竖凹纹,形似瓜棱。底足外撇内凹。流细长弯曲。腹部纹饰特别,绘褐彩蕨草纹。整个器型瘦长清秀,颇具古波斯金银器的造型特征。在细长扁曲的壶把上,把面模印缠枝花纹和联珠纹,且花纹之间印有“七何”二字。“七何”为何?这“七何”并非执壶拥有者的名字。据专家推测可能是当时制作这件执壶的工匠留下的,而“七”应该是他在家族中的排行。
或来自“海上丝绸之路”
由于这件执壶所具有的古波斯银器的造型特征,曾让不少人一度猜测其并非出自瓯窑。而如今,这种猜测已被否认。永嘉三江坦头五代至北宋窑址中曾出土与该壶造型相似壶盖、壶口标本,从该壶的胎质、釉色及彩绘特点看,该壶应为北宋时期温州一带瓷窑所产。
那么,此执壶的“异域风情”由何而来?“海上丝绸之路”在两宋时期已兴盛,温州是“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港口城市,青瓷、漆器、丝绸和印刷品在海外贸易中占有较大比例。据推测,这件执壶的主人可能是来自中亚等国的商人,商人通过古代“海上丝绸之路”来到当时的温州定制了此执壶,但最终却没能带走它,将其留在了温州。因此,它很可能是“海上丝绸之路”中西文化交流的重要见证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