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0-12-10
《金石传馨——碑拓里的永嘉学派故事》展览借助拓片、书信、族谱、书籍以及实物、图版,追溯宋元以来温州学者的生平、家族,讲说“碑拓里的永嘉学派故事”。而“永嘉之学”又结合新时代特色,融入世界经济文化潮流,发展为“温州学”,其内涵十分丰富。
目前该展览已结束,为了向公众诠释展览内涵,弘扬永嘉学派研究和现实意义,并推动温州学的发展,温州博物馆特邀温州文史界的研究学者,就永嘉学派研究中的不同角度,为公众深入诠释,解读永嘉学派的内涵。
讲述者:夏诗荷 温州大学人文学院教授
“浙东学派”与温州人
唐朝时,浙江以钱塘江为界,划分为浙东道、浙西道,现在的宁波、绍兴、台州、温州、金华属浙东道,嘉兴、杭州、湖州属浙西道。南宋定都临安后,浙江成为南宋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浙江文化分为两大文化,即浙东文化、浙西文化。
浙东学派是南宋和清朝时期提倡实事实功、主张穷经而求证于史的学派,主张经史结合,经世致用,兼容并包,开拓创新。
浙东学派与温州关系密切,在南宋到清代期间有众多温州人参与,他们成为浙东学派的杰出代表,对温州的社会发展起到了巨大的促进作用。
永嘉学派是南宋浙东学派中的一个先导学派,在北宋,王开祖、周行己、许景衡、林石、丁昌期、元丰九先生等开创学术思想,到南宋,郑伯熊、薛季宣、陈傅良等形成学派,叶适是浙东学派之永嘉学派之集大成者,提倡功利之学,主张“崇利养义”“以义兴利”“融义于利”。
浙东学派之永嘉学派在宋元之际断裂,元朝、明朝以后,温州学者寥寥。清代道光以来到清朝末年,浙东学派之永嘉学派开始复兴,以温州人张振夔、孙希旦、孙锵鸣、孙衣言、孙诒让、黄绍箕、宋恕、陈虬、陈黼宸等为代表,孙诒让是其中最突出的,他是清朝晚期的代表人物,也是南宋以来浙东学派之永嘉学派最优秀的代表,为复兴浙东学派之永嘉学派作出了巨大贡献,章太炎赞其“三百年绝等无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