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

/Template/Default/Column/20210324094511632.jpg

李叔同与温州|春色满“缘”—— “碧天芳草”系列特展回顾

时间:2021-04-09

弘一大师李叔同,是近代史上独一无二的人物典范。从风流蕴藉的世家公子到遁入空门的高僧大德,他始终站在时代风潮之端,引领百年精神风范。

1921年暮春,弘一大师来到山水清华的温州,闭关读经,专研律宗,完成了近代佛学经典著作《四分律比丘戒相表记》。1932年离温赴闽。他在温州度过廿四年僧侣生涯中的十二个春秋。这成为百年后,温州一场特别展览的缘起。

2020年正值弘一大师诞辰140周年,2021年又逢大师来温驻锡100周年,温州博物馆联合省内外15家文博单位举办“碧天芳草—李叔同与温州”系列展,深度解读、全面展示传播弘一大师的传奇人生及其温州情缘。其中,“护生画集”特展、 “李叔同与温州”特展先后于1月、3月谢幕。本文特对系列展作一回顾。

微信图片_20210409105601_副本.jpg

“碧天芳草——李叔同与温州”展览

展览:“多维”解读

李叔同,中国现代史上遗世独立的通才、奇才,出家后成为一代名僧。他在温州潜修的岁月,总不被大众关注,被研究者忽略。聚焦李叔同与温州情缘,是此次展览筹备之初就定下来的主要内容,也是展区别于各地李叔同(弘一大师)纪念馆的基本陈列,脱颖于各地博物馆举办的相关主题临时展览之处。

“碧天芳草”系列展览以温博临展厅“李叔同与温州”为主体内容,配合以书画厅的“《护生画集》特展”及衍园美术馆的“李叔同师友翰墨展”,从“温州情缘”“慈悲胸怀”“文人交往”三个不同主视角分别解读。

“李叔同与温州”特展自20201227日持续至2021327日,由“浮生若梦”、“永嘉往事”、“天心月圆”三个单元组成,以李叔同与友人往来信札及书法作品为重要见证,以物证史,回顾了李叔同的传奇一生并具体展现了弘一法师的温州情缘,最后以“弘体”为重点,讲述其书法风格及演变规律。

微信图片_202104091056011_副本.jpg

展览开幕式现场

“护生画集特展”于2021127日落下帷幕。展览包括“护生情缘”、“万物同乐”、“和合致祥”与“笔墨流芳”四个单元,呈现李叔同与丰子恺创作《护生画集》的缘由过程、手稿内容及其出版信息,展现弘一的护生思想与师生情缘,并引导公众树立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思想观念。

微信图片_202104091056012_副本.jpg

“《护生画集》特展”现场

126日,碧天芳草系列第三场展览“李叔同师友翰墨展”于温州衍园美术馆开幕,展期将延续至430日。展览在汇集弘一大师诸多精品之外,还将其众多师友、学生的作品集于一堂。透过他与师友名士的书信往来与作品,我们得以管窥当时文艺界的鲜活面貌及弘一大师与诸君的深厚情缘。

微信图片_202104091056013_副本.jpg

“李叔同师友翰墨展”现场

展品:聚木成林

李叔同一生足迹遍及天津、上海、浙江、福建等地,因此他的作品也是散落各处。温州博物馆整合天津博物馆、浙江省博物馆、西泠印社、平湖李叔同纪念馆等十五家文博单位藏品资源,走访各地寺庙、藏家,从上千件藏品中遴选展出文物。“李叔同与温州”特展展出文物205件(组),涵盖书法、信札、印章、水彩画、古籍及相关主题石雕、木雕、彩石镶嵌等品类。特别是在浩如烟海的出版物中找到李叔同与温州相关的信札,获取原件照片、查找收藏单位、完成内容考释,使展品真正做到“以物言史”“以物证史”。可以说,该展是目前国内资料最全、规模最大的弘一主题展,堪称弘一真迹集结的精品展览。

微信图片_202104091056014_副本.jpg

一九〇五年李叔同水彩画《沼津风景》(天津博物馆藏)

这张明信片上的图是李叔同1905年在日本所作的水彩写生,也是我国较早的一幅西洋水彩画写生。明信片另一面楷书题写:“沼津,日本东海道之名胜地。郊外多松柏,因名其地曰‘千本松原’。有山耸于前,曰爱鹰。山岗中黄绿色为稻田之将熟者,田与山之间有白光一线,即海之一部分也,乙巳(1905年)十一月,用西洋水彩画法写生,奉月亭老哥大画伯一笑。弟哀,时客日本。”

微信图片_202104091056015_副本.jpg

一九一五年徐葆锡等十人“李息翁日利长寿之印”白文寿山石方印(西泠印社藏)

李叔同出家前,将其93方印章赠给西泠印社。此印为1915年乐石社友春季雅集时,徐葆锡、杜振瀛、陈兼善、毛自明、楼啟鸿、陈伟刻、徐志行、邱志贞、吴荐谊、关仁本等为李叔同合刻。

李叔同无论是在上海求学、日本留学的志学时期,还是归国教书、出家剃度的人生阶段,都与温州人有不解之缘。现存有关弘一大师李叔同的书信和资料所提及的温州人有40余,如同学林同庄、郭奇远;接引人周孟由、吴璧华;僧人寂山和尚、芝峰法师、静权法师以及文人名士如陶文星、刘肃平、刘景晨、谢磊明、方介堪等。“李叔同师友翰墨展” 50余件展品中,囊括了蔡元培、陈师曾、经享颐、黄炎培、丁辅之、马一浮、谢无量、张宗祥、姜丹书、徐悲鸿、潘天寿、丰子恺和温州的项骧、林同庄、周孟由、刘景晨、谢磊明、陈祖经、竺摩法师、方介堪、吴鹭山等人的作品,佐证了他与温州的深刻交集。 

微信图片_202104091056016_副本.jpg

一九二〇年弘一赠周孟由楷书《千古·三人》七言联(衍园美术馆藏)

此《千古·三人》七言联为弘一入新城贝山闭关前留书,赠友周孟由(温州著名居士)。跋文中“藕益老人”指明代律宗的高僧藕益老人,“童子出胎未满月”乃弘一因自己刚出家不久的自谦。

微信图片_202104091056017_副本.jpg

一九二一年弘一楷书《即今·若觅》七言联(温州博物馆藏)

此《即今·若觅》七言联为弘一大师1921年刚到温州时为温州藏家周季材所书,书风处于“俗书”向“弘体”过渡的转型期。

推广:全面开花

系列展览配置开放多元的社会教育、学术交流、文创研发、家校互动等,宣传推广手段全面开花,不遗余力延展社会文化影响力,推动展览快速出圈。

展览在温州博物馆隆重启幕当天,李叔同相关研究学者、表演艺术家等诸多嘉宾,通过分享弘一大师的人生轨迹、书画音律研究以及音乐作品的全新演绎,呈现了一个多维视角的弘一大师以及他与温州的不解情谊。精心谋划博物馆宣传矩阵,当天直播观看点击量达37万人次。

微信图片_202104091056018_副本.jpg

分享会现场

微信图片_202104091056019_副本.jpg

分享会直播回放二维码

为了让展览不受展期与展地的限制,此次展览还以“互联网+”的理念设立720度网上虚拟展览,构建“人工+智慧”导览体系。期间,在温州博物馆、衍园美术馆、浙江博物馆公共服务综合平台、博物馆头条等多个微信公众平台推出系列科普宣传及研究性文章,阅读量可观。“碧天芳草——李叔同与温州”特展在“博物馆头条”十大热搜展览中位列全国热搜展览第三位,刷爆“朋友圈”。展览前、中、后期,循序渐进,各类媒体报道全覆盖,微信公众平台181篇次的不同角度的宣传文章,阅读量达12万,持续发酵,热度不减。

微信图片_2021040910560110_副本.jpg

各网络平台的相关报道

微信图片_2021040910560111_副本.jpg

中国文物报专版报道

展览期间,多样化配套活动极大提升展览解读和观展感受。策展人展览导赏、书画主题分享、音乐作品表演、书法真迹点阅鉴赏、书信诵读赏析、场馆课程等线上线下社教活动30余场次,弘扬志愿者精神,展览期间向公众提供志愿讲解服务735小时,积极回应当下公众对高品质文化产品渴求的新期待。

微信图片_2021040910560112_副本.jpg

微信图片_2021040910560113_副本.jpg

微信图片_2021040910560114_副本.jpg

“文化驿站”系列活动

温州博物馆深挖展览还精心设计研发、推出文创周边25种,将弘一大师的集联、墨宝充分融入日常器物,满足公众的口腹、日常与精神需求,是推动展览出圈的重要载体。如“康乐糕”,不论是包装、设计还是口味,均获交口称赞;特别是自展览策划最初即开始设计的《展记》,聚焦于策展视角,以大量策展文稿、影像记录及民国照片、文物图片等,记录展览诞生全过程,装帧新颖,内容丰富。成为原创展览留存延续的新尝试。

微信图片_2021040910560116_副本.jpg

李叔同系列文创

反响:一石激起千层浪

    “碧天芳草——李叔同与温州”系列展从小主题切入,选题凝练升华,内容层层递进,展览解读深入浅出。展览开幕后,可以说一石激起千层浪。观展人群囊括各个年龄阶层,来自五湖四海。从领导、学者到普通公众,从青少年学生到宗教人士,有本地观众,也有不远千里专程赶来的外地观展者。3个月的展期,共吸引了15.5万人次的观众前来参观,在社交媒体上引发广泛讨论。

微信图片_2021040910560117_副本.jpg

展览游客照

微信图片_2021040910560118_副本.jpg

佛学院的出家师傅来博物馆参观、学习

当前“李叔同师友翰墨展”仍在衍园美术馆继续展出,直至430日,错过此前展览的观众可在此领略弘一笔墨之间的温州踪迹,探寻其永嘉往事。


版权所有:温州博物馆   浙ICP备10019571号-1

浙公网安备 33030202000540号

  • 微信公众号

  •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