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1-07-15
7月10日14:00,“追忆红色岁月 重走浙南革命路”系列直播首站准时开播,我们来到了温州博物馆,走近“红遍浙南——浙南革命征程(1921-1949)特展”,探寻革命文物背后的故事。
2021年是建党100周年,在党的光辉指引下,浙南成为了中国革命在南方重要的战略支点,散发着耀眼的红色光芒。作为温州博物馆“追忆红色岁月 重走浙南革命路”系列直播的第一站,展览以浙南革命的重要节点为线索,分为四个部分,详实地讲述了1921-1949浙南革命征程。
展览序厅
展览序厅
背景—林夫木刻版画《伏击》
红旗墙—中共温州地方组织沿革
展陈期间,温州博物馆还同步推出了“五个一”党支部服务项目,即“参观一场红色主题展览”“重温一次党员宣誓”“体验一次红色教育活动”“参加一场革命文物点阅”“签约结对一个支部共建”,以更好地传播红色革命精神。
直播邀请到了展览策展人、温州博物馆典藏部的谢忠簿老师带领大家云观展,并从策展人的角度解读本次展览的两个亮点:展品挑选以及场景复原。
主播:林小勇 嘉宾:谢忠簿
谢老师介绍,展览共展出一百余件1921-1949期间的革命文物,其中有30余件是国家级的珍贵文物;展览现场还特别还原了几个意义非凡的红色场景,使参观者能更深切地感受浙南革命征程的氛围。
王国桢烈士使用过的牛皮箱,国家三级文物
除了策展人,我们的直播还有“革命征程少年说”宣讲团的小小讲解员参与讲解,向我们讲述在86年前担负着传递绝密军情重任的“六面密印”的故事。
小小讲解员
“六面密印”,木质,立方体,边长1.8厘米,有“六面”,五面刻花,花纹类似于星星,都是加密信息,代表“自己人”,而空的那一面,则表示“军情十万火急”。
1935年9月,刘英派人给泰南区党组织送去了一枚“六面密印”并附带了一封使用说明书。使用说明书上这样说道:泰南区党委、政府,二位同志:本日我交本队伍送来六面内章一颗,内有空面填名字一个,不是太急不要用空面。用别面,即有苏干队到区;有空面印到,即有大队伍来。此印不可失落。如有白匪进功〔攻〕,加盖空面印。切切为要。专此顺达,祝尔平安。公元一千九百三十五年九月十四日第七军团刘英付。
这枚小小的印记就是这样在浙南游击区内部的秘密通信联络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刘英交给泰东南区党组织用来传递紧急军情的
六面密印(仿制件)
我们在直播过程中还特别设置了有奖问答环节,得到了大家热情的反馈。答案就藏在直播讲解中,参与互动,还有机会获得温博精美特色文创周边礼品。
互动问答环节
策展人导览
扫码可观看直播回放
中共一大会议召开的红船模型,象征着中国共产党的诞生,以10:1比例原样缩小,由温州非遗传承人王阿龙制作。
1920.5.1《瓯海新潮》通俗半月刊第一卷第一号,由北京高等师范学校(北师大前身)温籍学生周予同等创办,传播新思想,向温、处等地寄发。
20世纪30年代李得钊同志在中共中央特科工作,这是他在上海进行革命活动时所戴的礼帽。
李德钊是温州人,是温独支的重要成员。1930年,他担任中共中央军委秘书,成为周恩来的的得力助手。他为温州创建中国工农红军第十三军竭尽所能,做了大量协调、促成工作。后因叛徒出卖被捕。1936年,牺牲于南京中央军人监狱。时年31岁。
1927年郑馨烈士用过的号码机。
郑馨烈士是瑞安白门乡(今属瓯海)人。1925年在北京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中共永嘉县委书记、中共浙江省委特派员、常委、秘书长。1931年被捕,1932年在浙江陆军监狱牺牲。年仅31岁。
1930年红十三军告国民党军队士兵书手书告贴
1938年抗日战争时期木刻艺术家林夫木刻版画《去战斗》
1949年5月8日,《浙瓯日报》温州解放后第一天的报纸
温独支会议旧址复原
浙江省一大召开场景还原
解放后温州人民美好幸福的生活场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