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1-11-11
“玉篆春风——纪念方介堪先生诞辰120周年”特展已于11月8日开始预展。特展前夕,为收集更详实的史料,策展团队对方介堪先生的弟子、再传弟子们进行深入访谈,整理图文、视频记录与公众分享。这也是对方介堪先生另一种形式的纪念和缅怀。
林淳生,方介堪先生弟子之一。1962年拜方介堪门下,同期师兄弟有林剑丹、韩天衡等人。擅拓印谱,也曾多次为师兄林剑丹拓印谱,虽后因各种外界因素没有从事职业艺术道路,但始终没有放弃书法与金石篆刻。现为浙江省书法家协会会员,作品多次参展。
在温州博物馆"玉篆春风"特展前夕,林淳生带着珍藏的方介堪篆刻作品赠予温州博物馆,馆长董姝代表温博接受捐赠,并向林淳生颁发了证书。在温州博物馆,林淳生缓缓铺开横竖各两卷珍贵的作品“方介堪篆刻印屏”。他说:”我是方先生弟子中极少数没有从事专业艺术道路的,但是热爱书法篆刻的心自始至终。”
先生创作 学生拓印
1962年,他经人介绍,前往江心屿文管会拜师方介堪先生门下,同时期的师兄弟还有林剑丹、韩天衡等。林淳生回忆:方先生总是那么热情又有耐心,他拿出《汉印分韻》、《古玉印汇》及明清名家印谱等篆刻资料供他借阅,还建议学书法先学唐楷再旁及篆隶,并嘱咐:“你们年轻一辈不能学我,学我就止步不前了,要向历史上最好的篆刻技法学习。”方介堪先生由衷希望学生能学无止境,多仿刻古印。在方介堪先生门下学习一年后,尚在温州中学就读的林淳生凭借对书法的一腔热情参加了一次中学生书法比赛,当时就得了第一名。这让他信心倍增,愈加热爱书法金石篆刻,也越发崇拜方介堪先生。
1964年-1976年,林淳生响应国家号召到温州藤桥上戍插队,种过田、当过代课老师。“那时候交通无法和现在比,从当时的藤桥镇到回鹿城是需要坐船的”。插队的12年里,林淳生依然没放弃对书法和金石篆刻的热爱,带着作品、坐很久的船去请教方先生。
中学生书法比赛一等奖奖品
1963年,位于市区松台山下的温州市工艺美术研究所成立,方介堪任副所长,并设有方介堪创作室。那时,林淳生有机会常伴左右观摩,方先生也教他如何拓边款。这样的场景,历历在目——通常是方先生篆刻好章,林淳生就在桌子另一头盖印、拓边款。“先生曾赞许我拓印拓得好。”在那里,由于经常拓边款,林淳生熟能生巧,很快掌握了这门技艺。
方介堪篆《松台山馆》林淳生拓
方介堪篆刻作品《毛泽东词六首》
方介堪先生篆刻作品以及相关印稿
方介堪曾篆刻毛泽东《词六首》52方印,并交由林淳生钤拓,林淳生潜心拓印100份,还制成直幅印屏,后方介堪先生还将这份作品寄到北京赠予郭沫若先生。林淳生回忆,方介堪先生与郭沫若私交甚笃,常有信件往来,郭沫若还曾为温州“勤奋水闸”题字,每个字均有一平方尺。
林淳生说:方介堪先生在艺术界广结挚友,源于个人创作实力和人格魅力。
广结挚友 信任学生
林淳生回忆,方介堪先生任职于文管会期间,为了丰富温州博物馆馆藏曾多次赴上海、杭州、苏州等地征集藏品;并发函邀请各地师友如郭沫若、陈叔通、马一浮、张宗祥、沈尹默、潘天寿、谢稚柳、唐云等为江心寺、文天祥祠题字作画。他在业界的系列社交活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温州文化品位。
1964年9月,应浙江美术学院(现中国美术学院)潘天寿、吴茀之邀请,方介堪赴杭州为我国第一批大专院校书法专业班学生,教授篆刻,历时三月有余。
在杭州期间,他曾写信给林淳生,并交托林淳生代办一些事。林淳生至今还保留那封信。“当时,湖州王一品笔斋需要方先生的篆刻作品做展陈。方先生非常信任我,在信中交托我将8方印拓印30份。”
方介堪题 林淳生印稿
方介堪写给林淳生的信
70年代,旅居海外的张大千先生常向方介堪先生邀印,那时,林淳生经常去方介堪先生家拿印回家钤拓再完好交付。“如此珍贵的印,先生都放心交托于我,我从未有怠慢。”张画方印的美谈流芳百世,说的便是张大千和方先生之间的情谊至深,作品珠联璧合。
上海书店出版的《白鹃楼印蜕》林淳生包着书皮保存
方介堪先生篆刻选自《白鹃楼印蜕》林淳生钤拓
方介堪先生与戴家祥先生友情至深,先后为这位金兰之交篆刻一百余方印。方先生逝世后,戴家祥先生将这批印章回赠给方家。林淳生经方介堪先生之子方广强邀请,特将这批印章钤拓十多部,《白鹃楼印蜕》得以问世,由上海书店出版。“方家人对我实在很信任,将这106方印交托给我,记得当时我历时1个多月将这项任务完成。”
林淳生与方介堪先生之子方广强
林淳生钤拓方介堪篆刻作品
拓印工具:拓包和棕老虎
回忆师门 心存感动
林淳生说:“方介堪先生治印极为严谨,从不臆造杜撰,他的作品无一字无出处。”林淳生回忆起方介堪先生的创作时情景,仿佛在昨天——他刻印奏刀快准狠、一鼓作气,称得上“袖间有风云”;他的作品看似静,但静中透着无限灵动。方先生虽然已经去世多年,林淳生至今还保存了50多年前方介堪先生篆刻的草稿,纸张妥帖,字迹崭新。
1989年,也就是方介堪先生去世后第3年,由方介堪先生的弟子张如元整理、韩天衡作序、包括林剑丹、林淳生等其他弟子参与整理的《玺印文综》发行。
“上世纪30年代,方介堪先生就开始着手编著,但是抗战初期,不幸遗失部分手稿。‘四人帮’粉碎后,方先生一度想重新补辑,无奈年事已高,精力不济,只能中辍。后来由同门师兄弟张如元负责整理,终于出版。”《玺印文综》是一本史无前例的巨著,汇聚了三代人60年的努力,林淳生在该书整理后期,参与钩摹了部分续补文字。“这本书涵盖了方先生一生的心血,遗憾的是他没有机会亲手翻阅这本书。”林淳生拿出厚厚的《玺印文综》,感慨万千。《玺印文综》也是由温州人编篡、温州人整理、篇幅最大、规格最高的篆刻专著,也被当时上海书店列为向建国40周年献礼书目。
林淳生表示:每个人的人生道路都有不同,虽然自己并没有最终从事专业艺术道路,但是先生方介堪对自己的信任托付历历在目;后师兄林剑丹几番邀约自己拓印作品,都是出于对自己的认可和信任,师徒情、同门情日久弥新。
林淳生与师侄张索
林淳生与师兄韩天衡
林淳生与师兄林剑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