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

/Template/Default/Column/20210324094511632.jpg

命运与共——高公博“百国之木”雕刻艺术展赴上海同济大学巡展

时间:2021-11-18

11月4日下午,“命运与共——高公博百国之木雕刻艺术作品展”巡展首站在同济大学博物馆开幕,展览持续到11月27日。活动由温州博物馆、同济大学设计创意学院、同济大学博物馆主办,同济大学设计创意学院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中心承办,温州特殊教育学校协办。

webwxgetmsgimg2.jpg webwxgetmsgimg1.jpgwebwxgetmsgimg.jpg webwxgetmsgimg4.jpg

命运与共高公博“百国之木”雕刻艺术展

亚太地区手工艺大师、中国工艺美术大师高公博在50多年的木雕创作中,一直追求“新奇独变”的特点,走出传统黄杨木雕的范畴,不断摸索根雕、劈雕、意雕等木雕艺术的创新形式,在木雕艺术上走出了独具风格的道路。从2010年开始,高公博收集全世界100多个国家的木头,并根据不同国家的历史人文和社会现实,创作出《百国之木》系列作品。经过温州博物馆策展团队一年多的筹谋沟通,今年5月18日,《命运与共——高公博“百国之木”雕刻艺术展》在温州博物馆首展,共展出118件高公博当代木雕艺术作品。作品木材分别来自118个国家,凸显118个国家的人文风貌,不少作品展现了不同国家人民对和平的呼吁、对人类生存环境可持续发展的急切呼唤,以及在多元化世界下“求同存异”的内在精神需求,展现艺术家响应“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切身实践。

首展得到社会各界好评,三个月参观人数逾14万人次;国内外艺术家、媒体等高度评价高公博大师作品和展览立意,这也促成了这次巡展。

在本次同济大学巡展开幕式现场,高公博说:“我的愿望不是重复过去,而是创造未来。我认为所谓传承就是接过前辈手中的优秀传统技法,然后通过自己的创新与思维,大胆地向前推动,惟有推动才能把我们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更好地传承下去。”同济大学设计创意学院党委书记、教授范圣玺介绍,自2016年开始,高公博多次来同济大学为国家的非遗研培计划研修班授课,为非遗保护和传承的人才培养作出了卓越的贡献。高公博是全国木雕专业中的佼佼者,为传承、保护、利用和发展我国黄杨木雕事业做出了显著的成绩,是中国工艺美术行业界公认的代表人物。他以刀代笔,以血为墨,以心为弦,雕刻而成118件具有各国特色主题木雕作品,谱写新时代的命运交响曲。

webwxgetmsgimg3.jpg

温州博物馆副馆长高启新在发言中表示,“百国之木”系列作品是高公博大师五十多年来艺术创作技艺的高度凝练,展现他对世界和平、对人类生存环境、对多元化世界下全球差异等话题的关注。他把对这些问题的深入思考转化为艺术的实践,高度体现他作为艺术家的社会责任担当,也呼应了“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这样一个时代主题。接下来,温州博物馆将会从2021年开始到2023年底,推动“命运与共——高公博百国之木雕刻艺术作品展”到全国各地乃至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巡展,让展览的深刻思想内涵辐射更广。


版权所有:温州博物馆   浙ICP备10019571号-1

浙公网安备 33030202000540号

  • 微信公众号

  •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