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

/Template/Default/Column/20210324094511632.jpg

国际博物馆日·馆校合作|《百工国漫游记》出发!

时间:2024-05-18

202403210830546741.jpg

插入2024国博日海报


      5月18日,第48个国际博物馆日来啦!

       国际博物馆协会(ICOM)确定2024年“5·18国际博物馆日”主题为“博物馆致力于教育和研究”(Museums for Education and Research)。

      博物馆是充满活力的教育中心,也是培养好奇心、创造力和批判性思维的中心。数以万计的博物馆正日益成为探索和传播新思想的平台:从艺术到历史,从科学到技术,博物馆通过教育和研究把人、资源和知识汇聚在一起,塑造我们对世界进步的独特理解。

       温州博物馆一系列教育项目也将从博物馆出发,和学校、社区联合,让博物馆成为移动的教育中心。



《百工国漫游记》青少年展教巡展启程!


图片1.png


       温州博物馆面向青少年群体的展教项目——《百工国漫游记》将在本月“启程”前往校园和社区巡展。温州历史上手工业发达,素有“百工之乡”的美誉,品类繁多的手工技艺,是展示地域文化、展现地方特色、凝聚乡土情感的重要载体。虽然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许多传统工艺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然而,时代的新潮也将为“百工”带来蓬勃的生机和创意。


       温州的手工技艺如东源木活字印刷术、乐清细纹刻纸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遗目录;瓯塑、瓯绣、黄杨木雕等13项技艺被列入国家级非遗项目。《百工国漫游记》提炼温州最具特色的技艺代表,以百工技艺的物化载体作为切入口,讲述不同技艺的发展历史、技艺特色、传承面貌,并将百工与科学、美术等学科衔接,扩展学科丰富性;展教项目部分经过温博社教人员的特别设计,有创意展板、展品实物、技艺展演、教育课程等组成。为了让展览更加生动有趣,在传统展板与实物陈列基础上,还将融入数字影像、全息投影、互动多媒体屏等科技手段。同时,部分手工技艺也将请工艺美术大师、非遗传承人等一同走进校园和社区。希望这场互动性、年轻态、科技感、活态的百工展示,让青少年能从这些“古老”的技艺中感受到时代的新活力。展教项目将不断吸收不同青少年的创意设计和理念,让他们了解百工历史的同时,提出对百工发展的畅想,以切身实践来支持“温州百工”的未来发展。


       《百工国漫游记》校园巡展将于5月底正式开启,将先后进入幼儿园和小学。温州博物馆将从《百工国漫游记》出发,与不同的学校开展深度合作。也许它是六一儿童节的一份大礼物,也许它是孩子们的一次开心的游学考,也许它是新学期的“开学第一课”。百工国漫游将持续“游”至更多学校,并扩展到乡村和社区,惠及更多青少年。期待,《百工国漫游记》与不同的教育主体迸发出合作的火花。有合作意向的学校和社区,也可以主动联系我们哟!


探索幼儿教育新篇章:馆园融合课程深化


       近日,温州博物馆与温州大学附属实验幼儿园在课程共研、教育资源的创新利用等方面开展深入交流和双师课堂实践,围绕“温州百工·船”主题系列教育课程的开发实施达成合作意向。


        2021年,温州博物馆与温州大学附属实验幼儿园签约“博物馆@幼儿园·馆校融合共建项目”,3年合作在疫情的重重困难中也取得了博物馆幼儿教育创新探索的初步成果。


图片2.png

图片3.png

图片4.png

图片5.png



       今年4月以来,温博与温大附幼围绕“温州百工·船”主题教育课程的深入教研再次启动馆校合作。不仅在博物馆场馆内进行双师授课实践,还多次开展主题研讨,从合作框架、时间计划到未来可持续性的合作倡议,进行了全面有效的探讨,在课程共研、学术研讨、教学互助、教育资源联动、幼师志愿服务团等方面达成合作共识。双方在文博、教育两大领域都有各自“新”的想法,再度碰撞出许多思想火花。为进一步实现合作共赢,双方约定自5月中下旬启动馆园双方共研课程深化合作项目,把更加优质的博物馆资源送进校园,赋予博物馆教育更多的实现渠道和可能性;也让孩子们走出课堂、走进博物馆,更深入地“触摸”历史,在心中埋下博物馆与地方传统文化的种子。


图片6.png

图片7.png

       温大附属实验幼儿园园长陈娴分享自身学习实践经历,指出当前温大附幼以鼓励场景化学习、引入园外专家力量、打造园内微博物馆等为重要创新形式。以此教育理念为指引,希望馆园双方继续开展在学前教育领域的领头探索,做好本次课程的共研共发以及过程中的宣传推广,形成教玩具等物化成果、课题文章等科研成果,实现师生共长,并让教育资源辐射全市更多的孩子。


图片8.png

       温大附属实验幼儿园副园长张曦也分享了想法和见解。她提到,温大附幼始终站在孩子的视野、站在教育的视角,如何让教育更多地服务孩子,是深化馆园合作的初心所在。关于幼儿园课程向博物馆课程转化中出现的难题,她提出要充分挖掘园方资源进行创新探索,如尝试推动幼儿园品牌项目“嗨玩日”“小先生”课堂等进入博物馆,深度融合馆园课程,提升幼儿参与度和意义感。


图片9.png

       温州博物馆副馆长高启新指出,社会服务是博物馆近年来发展的大方向,此前双方合作配合密切、已有显著成绩。希望本次合作继续整合双方教育资源的优势,扩大合作领域、深化合作内涵,重视课程的动手实践性,并形成文创类物化成果及课题化科研成果,实现“1+1>2”的效果。他还基于“一张蓝图绘到底”的理念,对课程的系统性开发提出建议,以“商港”为主线,散发出百工技艺、历史文化、自然科学等方面内容,立体展现具有温州特色的海洋文化,增强儿童的海洋意识以及对地方传统文化的关注,并让合作成果惠及社会各方面。


图片10.png


       温州博物馆自开展公共教育创新实践以来,逐步打破“壁垒”,跨界、跨域,先后与中学、小学、幼儿园开展创新探索,实践成果不断彰显,让教育成为博物馆业务工作中举足轻重的一环。就像今年国际博物馆日主题所倡导的,博物馆确保包容和公平的优质教育,让全民终身享有学习机会。




版权所有:温州博物馆   浙ICP备10019571号-1

浙公网安备 33030202000540号

  • 微信公众号

  •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