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8-14
2024年正值“丝绸之路:长安—天山廊道的路网”跨国申遗成功十周年,丝路精神在当下仍然熠熠生辉,是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的重要源泉。龟兹故城与温州斗城,位居中国大陆的东西两端,分别作为陆上丝绸之路与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交通枢纽,见证古代文明在交流互鉴中的共生共荣。为进一步深化温州市与拜城县的结对共建,两地文旅部门同心谋划、精心打造,共同推出丝路主题展览,让两地文化亲上加亲,为强城行动助力,让文化温州润泽幸福温州。
2024年8月9日上午,《恰逢东瓯遇龟兹——丝路上的文化交响》展览在温州博物馆启幕。本次展览共汇集80余件展品,涵盖现代壁画临摹精品及陶瓷、纸本、金属、钱币、砖瓦等多质地文物与现代工艺美术品,串联起龟兹与东瓯、陆丝与海丝文明的交流对话以及丝路精神在现代的传承创新。
开幕式由温州市文化广电旅游局副局长杜成威主持,温州市文化广电旅游局党组书记张志宏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克孜尔石窟研究所党委副书记、所长李庆明先后发表致辞。
温州市文化广电旅游局副局长杜成威主持开幕式
温州市文化广电旅游局党组书记张志宏发表致辞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克孜尔石窟研究所党委副书记、所长李庆明发表致辞
以本次展览合作为契机,在开幕式上,温州博物馆与拜城县博物馆举行了两馆合作共建协议的签约仪式,开启后续两馆联动交流的新篇章。签约仪式结束后,展览正式开幕。温州博物馆副馆长高启新与克孜尔石窟研究所苏文君联袂为与会领导及嘉宾开展深度导赏,开启龟兹与东瓯的丝路对话。
两馆签订合作意向书
展览正式开幕
石窟壁画再现佛光艺术
恰/逢/东/瓯/遇/龟/兹
文化的传播,是丝绸之路永恒不变的主题。西域龟兹,作为古代陆上丝绸之路的重要节点,以佛教石窟闻名于世。以克孜尔为代表的龟兹石窟群,不仅见证了新疆佛教艺术的灿烂历史和佛教中国化的重要历程,对包括敦煌莫高窟在内的中国石窟艺术发展产生深远影响;同时,中原佛教艺术的回传经由龟兹又向西辐射,极大丰富了中亚佛教艺术,成为丝绸之路上东西方文化交流互鉴的重要桥梁。
等比例复原的克孜尔第38窟,从穹顶壁画到色彩细节,再现石窟壁画的精华部分。漫步其中,仿佛跨越万里,置身于克孜尔千佛洞中,观众可在此沉浸式感受原汁原味的石窟佛光艺术。11件龟兹石窟壁画的现代临摹作品,展示了从公元3世纪到9世纪,龟兹这一丝路“明珠”在宗教、艺术、乐舞等方面的演变与发展,生动诠释了陆上丝绸之路的文化交流与融合。
《娱乐太子图》
克孜尔石窟第118窟,吴俊生临摹
馆藏珍品见证商贸繁华
恰/逢/东/瓯/遇/龟/兹
商贸的繁荣,是丝绸之路生生不息的动力。温州,古称东瓯,地处东部海岸线中段,又具备江海交汇的优良港口条件,是海上丝绸之路兴盛时期的重要港口。这里百工荟萃,漆器、瓷器等工艺品,佛画经卷、诗集文集等印刷品,伴随商贾与僧侣的脚步,漂洋过海走向世界,促进经济社会的繁荣与文化科技的交流。朔门古港遗址的发现, 进一步证实了温州千年商港的真实性,成为海丝申遗体系中的关键一环。
展览通过各类温博馆藏珍品多角度呈现温州作为“百工之乡”在海丝贸易中的辉煌历史。名扬天下的温州漆器,瓯窑及龙泉窑、建窑、长沙窑等多窑口瓷器产品在温州的出土,印证了温州港口在海丝贸易中的重要地位。各类出土金银货币,也为温州商业的勃兴与海丝贸易的繁荣提供重要见证。
百工与丝路的对话碰撞
恰/逢/东/瓯/遇/龟/兹
丝绸之路是贸易往来之路,也是文化交流之路。龟兹石窟的佛教壁画与温州古港的商贸繁荣,诉说着丝绸之路上人类文明的对话碰撞。以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为核心的丝路精神历久弥新,在当下焕发出新的活力。展厅末篇,呈现了现代工艺美术大师以丝路文化元素为主题,结合夹缬印染、黄杨木雕等传统百工技艺所创作的现代艺术品,彰显了丝路精神创新发展的生动实践和优秀文化遗产保护传承的勃勃生机。
展览将于2024年8月9日至11月15日在温州博物馆临展厅展出,为观众呈现一场跨越时空的丝路视觉盛宴。
本次展览也是温拜结对共建的重要成果,不仅体现了两地深厚的文化底蕴,也彰显了在新时代背景下,丝路精神的传承创新,推动两地迈入共同发展的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