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州博物馆“十二·五”发展规划
时间:2010-12-01
(2011—2015)
《温州博物馆“十二·五”发展规划》(2011—2015)是在全国上下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不断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加快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新形势下编制的重点专项规划。本规划以《国家文物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浙江省文物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温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纲要》和市委、市政府提出的“三生融合,幸福温州”的战略构想为依据,认真总结“十一·五”时期文化发展状况的基础上,对今后五年博物馆事业发展目标和工作重点做出安排和部署,是未来五年温州博物馆各项工作的行动指南。
一、“十一·五”温州博物馆发展概况
“十一·五”期间,温州博物馆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在建设文化大市的大背景下,以创建温州市文明单位和浙江省文明单位为目标,内打基础,外树形象,扎实推进各项工作,取得了多方面的显著成绩,先后获得了“全国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先进集体”、“浙江省文物系统先进单位”、“浙江省2011年度博物馆免费开放最佳做法最佳宣传展示奖”、“浙江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先进集体”、“市级文明单位”、“温州市为民办实事先进单位”、“温州对外宣传采访基地”等荣誉和称号。
(一)主要成绩
1、文物收藏保护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
(1)文物征集
“十一五”期间,在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的支持和省、市文物鉴定委员会的指导下,温州博物馆以构建与自身性质相符的藏品体系为目标,根据馆藏的现状和陈列展览的要求,通过鼓励社会捐赠和投入专项经费采购等方式,有计划、有重点地开展馆藏文物征集工作,共征集文物藏品1049件,使极为珍贵的文物陆续入藏,馆藏文物数量有了进一步增长,为博物馆事业的可持续发展奠定了扎实的基础。
(2)文物保管
“十一五”期间,温州博物馆在做好文物库房环境控制和文物安全出入库等基础工作的同时,继续把藏品建档工作作为一项重要工作任务来抓,顺利完成“馆藏文物管理系统数据库建设”阶段性目标,基本完成了馆藏文物藏品的信息采集工作,全部完成珍贵藏品的数据信息采集、录入的等建档工作,为提升馆藏文物资源信息化水平奠定了基础。
(3)文物保护
“十一五”期间,温州博物馆大力推进文物修复工作,落实了一系列的文物保护措施,装裱书画100件,修复文献资料590余件、漆器45件、书画60件、瓷器2件、绣品4件。
2、学术研究成果丰硕
“十一五”期间,通过专业技术人员的努力,温州博物馆学术研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馆集体联合温州大学等高等院校学术团体、专业技术人员个人,共开展了“白象塔出土佛经研究”、“温州古代蠲纸、泽雅竹纸研究”等专业课题的研究工作,公开发表科研论文40多篇,专题著作8部,其中,有8件作品获得了省级学术评奖和市社会科学奖评奖中分获一、二、三等奖;编写出版了《白象慧光》、《徐堇侯书画作品集》、《弘一大师墨迹》、《宋恕墨迹选编》等二十余部,其中《弘一大师墨迹》被评为“2010年度全国文化遗产十佳图书”,《白象慧光》获得第四届金光印艺银奖;举办《没骨画特质与中国画创作》、《古陶瓷知识》等讲座30多期。
4、宣传教育活动成绩显著的
“十一五”期间,温州博物馆更新服务理念,充实服务内容,创新展示方法,基本陈列和专题展览的主题内容、科技含量和艺术感染力显著提升。免费开放工作取得明显进展,公共文化服务水平和社会效益得到进一步增强。
(1)陈列展览
温州博物馆经过精心策划,以馆藏文物资源为基础,其他各种资源为补充,通过资源整合,提炼主题,采取自办展览、联合办展、引进展览等多种形式,倾力打造了许多融科学性、艺术性、通俗性为一体的精品展览,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共策划举办和引进各类大中型陈列展览68次,年均达22次,受益观众达200余万人次,其中“江河之魂——青海历史文化展”获得浙江省陈列展览最佳服务奖,“温州民俗文化特展”获2009年度浙江省陈列展览精品奖,“家?春秋——我家60年珍藏老物件展”获2010年度浙江省陈列展览精品奖,“弘一大师墨迹精品展”获2011年度浙江省陈列展览最佳宣传推广奖。
(2)宣教活动
温州博物馆以“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为要求,广泛开展了文物进社区和文物宣教活动,共接待观众300余万人次,开展文物展览进校园、社区、农村40余次,共在《中国文物报》、《浙江日报》、浙江电视台、浙江电台、浙江文物网以及温州各大媒体等累计报道600多次。
(3)信息化服务
2011年6月11日,温州博物馆正式开通温州博物馆网,开辟了温州博物馆数字博物馆,综合运用三维全景漫游、高清图像显示、文图音影显示等多媒体技术,将各类文物信息在网上展示,让人民群众坐在家里就能欣赏到文物的魅力和风采,为温州城市文化建设增添了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二)不足之处
“十一五”期间,温州博物馆馆的各项事业得到了快速发展,为文化大市建设做出了重要贡献。但随着社会和经济的快速发展,温州博物馆的社会服务能力还有待增强,与时代的要求和人民群众的期盼还有差距,学术研究有待进一步推进,在博物馆建设方面的理念还有待不断更新,藏品总量有待不断增加,基本陈列还需要作新的调整,软件建设有待大力推进,有利于人尽其才的激励机制还不够完善,自主开发的文化产品有待加强,公共文化服务质量亟待提升。
(三)发展契机
(1)进入21世纪以来,党和政府从实现科学发展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战略高度,大力推动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十一五”时期,温州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文化建设,出台《中共温州市委关于加快建设文化大市的决定》 (温委〔 2006 〕3 号 ),扎实推进文化体制改革和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财政投入力度不断加大。
(2)随着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人民群众对精神文化生活的需求不断提高。公共博物馆、纪念馆向社会免费开放后,越来越多的社会公众开始走进博物馆,博物馆的社会影响力不断提升。
(3)文物藏品的不断丰富,基本陈列的更新、调整,馆际交流的不断扩大,为温州博物馆事业发展拓展了新的空间。
(4)上级领导高度重视,投入逐步加大,温州市经济社会全面发展,人民精神文化需求快速增长,文化体制机制改革深入推进,这些都有利于温州博物馆科学发展的良好态势得以持续保持和增强。温州博物馆要紧紧抓住这一发展机遇期,及时总结经验,不断改进工作,加快发展步伐,提高服务水平,努力开创博物馆事业发展的新局面。
二、发展规划的指导思想和主要目标
(一)指导思想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严格执行“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强管理”的文物工作方针,以服务我市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优质公共文化服务为中心,扎实开展基础工作,着力提高管理水平,积极推进改革创新,坚持以人为本、服务社会,充分发挥文物引导社会、教育人民、推动发展的重要作用,为保障温州博物馆事业健康发展,实现文化大市的目标作出积极贡献。
(二)主要目标
从博物馆功能和博物馆事业发展的现状出发,“十二五”时期,要以深化改革为动力,以创建国家一级博物馆和省级文明单位为主要目标,以历史馆陈列改造、安防系统更新、恒温恒湿设备改造和馆区规范化管理为重点,按照“三贴近”的要求,进一步创新体制机制、创新内容形式、创新展陈手段,提高服务质量和水平,不断提升科学管理水平,为努力把温州博物馆建设成为具有温州地域特色的现代化博物馆。
三、“十二五”时期温州博物馆事业发展的主要任务
(一)历史馆陈列改造的规划与实施
争取财政等有关部门的支持,在经费到位的情况下,着手进行历史馆区陈列项目的规划与改造。从规划到付诸实施,精益求精,稳步推进,争取在2013年前,把历史馆区建成能够清晰展示温州历史发展脉络、彰显温州地域特色的品牌馆区。
(二)做好文物征集、保管和文物保护
1、文物征集
积极争取财政经费支持,做好文物征集工作,不断拓展馆藏文物的征集领域和渠道。根据本馆的收藏方向,以构建与自身性质相符的藏品体系为目标,继续加强文物征集工作,重点做好东瓯国文物、瓯窑陶瓷、近现代名家书画、温州民间工艺品、温州民俗文物和革命文物的征集工作。
2、文物保管
根据文物保管工作的实际情况,在做好文物库房环境控制和文物安全出入库等工作的基础上,继续加强藏品档案制作的力度,全面完成文物藏品的建档和信息化管理工作,在确保质量的基础上,加快制作进度。根据国家文物局的要求和浙江省文物局的部署,完成本馆“可移动文物”的普查工作。
3、文物保护
加强温州博物馆科研基地建设和日常管理,提升文物科技保护的技术含量。有计划、有重点地开展文物保护工作,在做好馆藏文物保护工作的同时,积极为县(市、区)博物馆、民办博物馆的文物保护工作提供技术支持。开展文物修复的综合研究,探索文物修复的新工艺、新方法,强化文物保护科学技术研究和科技成果推广,同时对传统工艺和技术进行科学化。以温州市文化遗产保护的重大需求为导向,以文物保护科技项目为载体,通过搭建科技创新平台,显著提升文物保护科技创新能力。启动并完成恒温恒湿设备的更新改造工作,为更有效地做好文物保护工作奠定基础。
(三)推动学术研究
1、课题研究
鼓励开展各级各类课题的申报和研究,加大对重点科研项目和专业人员培养的投入。一要开展文物课题研究。积极开展文物学术研究工作,加强基础研究,开展瓯窑瓷器研究、温州民间工艺研究、温州近代名人研究等课题研究工作。二要开展文物保护课题研究。继续做好并完成瓯海造纸术课题的研究工作,开展温州漆器等课题的研究。三要重视博物馆的基础理论研究,推动博物馆学学科建设,提高博物馆工作规律的认知水平,为本馆事业创新发展提供有效的理论支撑;四要根据《南京公约》的要求,开展温州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专题研究。
2、学术研讨会
结合课题研究工作,进一步挖掘课题的学术内涵,适时召开学术研讨会,加强与外界的学术交流,扩大博物馆的学术影响力。
3、创办馆刊《温州博物》
创办馆刊《温州博物》,扩大组稿范围,提高稿件质量,努力提升《温州博物》的学术水准,不断扩大在业界的影响力。
4、继续做好馆藏名人手札的研究工作,编辑出版《黄绍箕友朋往来函札》等图书。
5、馆校合作
充分发挥本馆与高校各自优势,在学术研究、学科建设、人才培养和资源共享等方面开展合作,为我馆事业的全面可持续发展提供智力支持。
6、馆际交流
加强与国内外其它博物馆在陈列展览、学术研究和人员等方面的交流与合作,提升我馆在业内的影响和地位。
(四)打造精品展览、举办丰富多彩的宣教活动
1、陈列展览
陈列展览是博物馆直接面向社会、面向公众的阵地和窗口,是博物馆创造社会效益的主要途径。“十二五”期间,温州博物馆要继续把陈列展览作为中心工作来抓,深入研究、准确把握和努力适应社会公众的精神文化需求,不断创新博物馆陈列展览内容和形式,把专业性和知识性、学术性和趣味性、科学性和观赏性有机结合起来,增强博物馆文化的吸引力。以历史馆区的陈列改造提升为契机,打造好“陶瓷馆”、“工艺馆”、“自然馆”等基本陈列。要立足本馆,发挥优势,通过课题研究,推出原创性、高质量的临时展览。不断推出温州民间工艺、温州书画家作品展等临时展览,扩大临时展览的品牌影响力。加强与国内外同行的联系与交流,充分利用各方面资源,加强展览的引进及联合办展工作。在经费允许的情况下,从其他国家和地区引进合适的文物、艺术品展览,把反映世界上不同民族、不同文化的多样性文明成果介绍给社会公众。
2、宣教活动
形成导向正确、配合有力、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宣教机制。加强博物馆的宣传,特别是武林馆区的宣传,吸引更多的社会公众走进博物馆;加强讲解员和志愿者的业务培训和职业道德教育,进一步提高讲解服务水平,帮助并引导观众提高参观质量;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共建基地的建设;创新宣传教育形式和社会教育活动,积极开展“学术讲坛”系列讲座和文物进社区、进校园、进部队等系列活动;加强对青少年的服务,通过与学校等其他社会教育机构相互配合,构建社会教育网络,普及科学文化知识,提高公民文明素质;精心组织文化遗产日、国际博物馆日系列宣传活动,提高全社会的文物保护意识;继续开展“义务为民鉴宝活动”,加大为民间收藏服务的力度。
(五) 推进信息化建设
1、温州博物馆网站和数字博物馆建设
打造好博物馆网站这一重要窗口,运用“网上博物馆”等数字信息手段,延伸博物馆的传播和服务功能,提升信息传播、教育推广和知识普及的能力和水平,鼓励与帮助所有受众和潜在的观众进入博物馆。在现有数字博物馆网络平台的基础上,逐步推进和改善实体博物馆的建筑智能化、办公自动化、管理现代化。及时把握国内外的三维展示技术,推动文物藏品三维展示平台的开发和利用。完成温州古城3D图的制作工作,与“百度”共建数字博物馆平台,扩大数字博物馆的受众面和影响力。
2、藏品数据库建设
在完成珍贵文物藏品的数据信息采集工作的基础上,推进一般文物藏品的数据信息采集工作,完善数据信息;完善藏品管理软件的功能,逐步推进文物藏品的数字化管理和使用。
(六)继续深化改革,不断提高管理和运行水平
1、行政管理
以创建省级文明单位和改革创新作为加速事业发展的强大动力,探索建立运行高效的博物馆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努力提高全馆科学管理水平。完成新一轮的改革深化工作。根据要求逐步推进改革工作,并切实做好新老改革政策的衔接,利用改革的契机,理顺关系,努力运用现代管理学科学统筹各项工作,充分调动广大干部职工的积极性,发挥资金、设备的最大效用,保持环节流畅,关系和谐,实现管理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
2、安全保卫
做好根据社会治安、安全工作的新形势、新情况,不断完善安全制度和安全应急预案,加强安全教育和预案演练,不断提高全馆干部职工的安全意识和处置突发事件的能力,加强队伍管理。加强日常安全管理,落实安全管理制度,特别要坚持做好每日巡查和节前、夜间安全检查制度,做到及时发现隐患及时整改。加强文物安全基础设施建设,改造更新安全技防设施,确保现有技消防设施的正常运转,提高安全防范技术应用水平。
3、财务管理
加强日常财务管理工作,努力使财务触角延伸到整个单位的各个部门。不断完善本馆各项财务制度,做到有章可循、有法可依。合理安排收支预算,严格预算决算管理,提高经费使用效益,努力使各项经费产生最大绩效。
4、后勤保障
做好各种设施设备的日常保养和维护工作,加强馆容馆貌的整治,为观众提供良好的参观环境。加强国有资产和公共财物的管理,完善登记统计制度。统筹推进后勤保障工作向社会化、专业化的方向发展,不断提高工作效率和服务水平。
5、加强发展部建设
创建博物馆发展部,深入挖掘馆藏资源的特色及内涵,将其转化为博物馆文化产品的特殊形式及载体。培养博物馆文化产品的开发和经营型人才,提高业务素质。拓展博物馆文化传播渠道,向社会公众提供多层次的具有本馆特色的文化产品,使观众在参观后,能够从博物馆带走满意的纪念品,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多样化文化消费需求。
四、“十二五”发展的主要对策和措施
按照加快推进文化大省建设的工作要求,根据温州博物馆事业发展的现状和“十二五”期间的各项工作任务,提出以下对策措施。
1、把握机遇,谋求支持
牢牢把握机遇,以满足人民群众的文化需求为目标,加强基础研究,打造精品展览,提供优质服务,树立全新的发展理念,积极发挥“市级博物馆”的示范和引领作用,从而争取政府及社会各界的更大支持,推进博物馆事业的持续发展。
2、改革体制机制,增强发展活力
通过改革来实现内部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的创新,不断增强发展的内在动力和生机活力。积极探索顺应时代发展要求、符合现代博物馆发展规律的博物馆管理体制。进一步深化内部人事制度、分配制度等改革,完善选优用优、注重实绩的激励机制,激发干部职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不断增强发展活力,提高服务社会的能力和水平。
3、提高管理水平,实施人才战略
人才是推动博物馆事业和发展繁荣的强大支撑。要适应博物馆建设和“三贴近”的需要,把人才培养、队伍建设作为博物馆改革和发展的大事来抓,着力引进和培养多层次、多元化的适岗人才,使人才总量不断增加,结构不断优化,素质不断提升,努力建设一支政治强、业务精、作风硬的文博队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