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6-02-02
活动时间:2月8日、2月9日、2月12日上午9:30-11:00
活动地点:温州博物馆临展厅及文化驿站
活动流程:
1、活动当天请提前10分钟到达温州博物馆大门口咨询台签到;
2、参观“天下一统—大秦帝国文物特展”,老师讲解介绍秦钱币、武器、瓦当的相关知识;
3、在博物馆三楼“文化驿站”使用软陶泥捏制秦钱币、武器、瓦当制作。
报名方式:扫描二维码进入活动报名页面,填写相关信息。
1、2月8日活动报名,请扫描下方二维码:
2、2月9日活动报名,请扫描下方二维码:
3、2月12日活动报名,请扫描下方二维码:
人数限制:每场活动限20人,每人限报一次。
报名要求:9周岁以上
咨询电话:56988690
秦兵器的标准化生产
尚武是秦人精神风貌的一个突出特点,它在秦国由弱小变强大,乃至建立统一的封建帝国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秦国兵器种类繁多,制作精巧,早已闻名,列居七国之首。长兵器是近距离交锋时使用的武器,随着车战向步骑兵的转变,长兵器在战场上越来越能发挥应变自如的独到效能。秦军在武器装备中,尤其注重长兵器,因此长兵器的种类最齐,数量最多。
青铜戈是具有典型代表性的长兵器。戈是把青铜刃垂直安在竹制长柄上的一种长兵器,常用于车战。古代的战车一般载甲士三人,中间一名是御手,负责驾车,两侧的士兵使用戈,主近刺。在车战的近战中,戈比以直刺为主的矛类兵器具有更大的杀伤力,而且能充分利用战车的速度,更有效的攻击敌人。
秦统一币制
在秦统一六国之前,各国钱币的形状不一,如铲币、刀币、环钱等,且只能在各自统辖的范围内流通;秦始皇在统一六国后,统一法律、度量衡、货币和文字,废止了战国后期六国旧钱,在战国秦半两钱的基础上加以改进,圆形方孔的秦半两钱在全国通行,结束了我国古代货币形状各异、重量悬殊的杂乱状态。自此,圆形方孔这种货币形制在中国历史上沿用了两千多年。
据《史记·平准书》记载:及至秦,中一国之币为三等,黄金以镒(合20两)名,为上币;铜钱识曰半两,重如其文,为下币。而珠玉、龟贝、银锡之属为器饰宝藏,不为币。然各随时而轻重无常。
根据目前出土资料,秦半两的特点可概括为:(1)钱重半两,即12铢,合今7.8克,钱径在3厘米以上;(2)钱面文字为秦小篆,字形宽博,笔划方折规范;(3)制作较精整,周边流铜已经修磨。秦半两较其他形态的货币有突出优点:圆边无棱,不易磨损,中间有孔,便于贯穿,体积不大,利于流通。
秦统一币制,便利了全国各地的商品交易和经济往来,有利于封建国家的赋税征收,经济上的统一同时巩固了全国政治的统一。这一盛举开创了中国货币史的新纪元,使中国货币进入规范化、标准化的轨道。
秦瓦当的艺术
瓦当是筒瓦顶端下垂的部分,一般为圆形或半圆形,有着保护椽头和装饰屋檐的作用。最早的瓦当发现属于西周时期。秦国主要流行各种单独动物形象的圆瓦当,如奔鹿、夔鸟、蛙纹等,也有标明建筑物名称与用途的。秦汉宫殿楼台屋顶瓦片上的模印文字,多作篆书,结字因势变体,用笔抑扬顿挫,曲屈富变化,具粗犷纵逸的趣味,故为书家珍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