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10-17
10月13日下午,“家有‘传家宝’”活动第三期线下分享会在温州博物馆文化驿站内开展,藏宝人张春校先生为现场观众分享了他和“纸”的故事。
分享人 张春校
张春校先生是绍兴诸暨人,自1981年来到温州读书,至今已与温州有四十多年的不解之缘,曾先后获教坛新秀,省、市先进教育工作者,中国新闻奖一、二、三等奖等荣誉。
“三出市门”
--
纸质文物
张春校先生爱好纸质文物收藏,迄今已“三出市门”,有一定影响。一是《百瓯江心墙》,作为世界园博会的温州元素永久留存在郑州温州园内;二是藏品参加了温州、丽水图书馆联手举办的展览活动,引起丽水市民的强烈共鸣;三是《新民晚报旧藏散页》,在上海“新民晚报75周年暨赵超构手迹展”中出展,得到《新民晚报》领导的大力支持,专版予以介绍。
独特价值
--
纸质文物
“纸质史料有自己的特殊意义,一是记录比较真实,二是存世比较稀少,三是大众比较容易接受,四是研究价值比较高。”正如张春校先生所说,在数字化浪潮汹涌的今天,纸质史料不仅具有不可替代的文献价值,更是人类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
纸,如同时间和历史的低语,散发着独特的魅力,是我们触摸过去、理解现在的重要桥梁。
温州故事
--
纸质文物
随着分享人的娓娓道来,一段段寄于纸上的温州故事渐渐铺陈开来。两本皮鞋商标,背后是温州品牌艰苦的发展历史;几封书信往来,见证的是两岸互通后同辈人的思想交流;几条交通票,隐藏着温州商人奔走往来的辛勤足迹与不懈追求……被展示的不仅仅是一件件纸质史料,更是那些被岁月尘封又重获新生的故事。这些或泛黄脆弱或字迹斑驳的纸张,承载着时代发展之下渺小微妙的个人情感,记录着温州人的悲欢离合与不屈不挠。
纸说温州
“纸说温州”到底说什么?说的是红色温州,浙南革命遗址中的坚韧与不屈,浸透着先辈的热血与汗水。说的是在比对中看成就,见证温州从筚路蓝缕到繁华似锦的壮丽蜕变,令人心潮澎湃。说的是温州人创业的“四千精神”——走遍千山万水、说尽千言万语、想尽千方百计、吃尽千辛万苦,这是温州商人敢于拼搏的写照,更是温州精神生生不息的火焰。说的是内心深处的责任感与自信心,在纸页翻动间,激励着我们,续写城市新的传奇,让这片热土上的故事,更加精彩纷呈,更加激励人心。
张春校先生用自己的亲身经历和富有感染力的语言,让在场的每一位听众都仿佛穿越时空,亲历了那段波澜壮阔的历史。
在分享会的尾声,张春校先生还提出了建设纸质博物馆的设想:“要做到归档系列化、展览精专化、运营市场化、操作团队化。”
随着掌声响起,这场关于“纸说温州”的分享会落下了帷幕,但张春校先生的讲述,以及那些纸质史料背后的故事和精神,却铭记在了每一位观众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