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服务

/Template/Default/Column/20210324094511509.jpg

文化驿站·活动回顾 | 宋韵插花,以四时草木入诗画

时间:2024-02-28

       

     640 (3).png  

     

        宋代花事繁盛,插花、簪花、赏花已成风俗,文人雅士无论是吟诗作画,还是雅集宴客,皆以插花入景。宋诗里也常写到文人士大夫的插花风雅,如高翥有诗云“多插瓶花供宴坐,为渠消受一春闲。”杨万里有诗道“胆样银瓶玉样梅,此枝折得未全开。

                                                                        宋风漫漫,宋韵悠悠

                                                                                      梦华如昨,倾城而赴


         2月25日,温州博物馆文化驿站邀请国家插花一级技师,插花高级讲师,浙江省技术能手谢旭老师,融合“礼行天下”百馆联动展中“宋风四雅”的呈现,以宋韵插花为主题,围绕插花的分类、中国传统插花的发展,以及宋韵插花的特点,讲述宋时的侍花雅事。


640 (50).jpg      

      在谢老师的讲述里,大家了解到中国传统的插花艺术历史悠久,距今已有三千多年的历史。至宋代,插花创作受中国理学与道教思想影响,追崇清雅、隽秀,讲究线条之美简、构图之疏朗、整体之气氛。 同时,花的品格也被强调,赋予“四君子”之称的梅、兰、竹、菊和松、柏、桂、山茶、水仙等素雅者,因其内在意蕴,常常为花艺之主,以显文人士大夫所崇尚的品格。

       宋代文人画亦影响到插花。“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苏轼的这段话被引为文人画的端倪。而宋韵插花从构图到技法,也都融入了中国传统绘画艺术的表达方式,通过写意的方式表达,如诗如画,注重花品、花德、花意。宋韵插花,以山水画为背景,以本土植物为素材,融入文化表达,呈现山,就择与山有关的花材,呈现水,就择与水有关的花材,而古人插花,采撷的都是身边随手可采摘的花草。

640 (51).jpg     

     “鸢尾叶、金边黄杨、红花继木叶、一叶兰、龙柳、枣枝、小苍兰、洋桔梗……”谢老师一面用手轻轻侍弄花叶,一面跟大家细细分享不同花材的特质。在与花叶们宛若久别重逢般的彼此“寒暄”后,宋韵插花的作品就开始慢慢有了轮廓:取一片鸢尾叶,开始了揉的过程,用手心的温度触摸,与花草对话,当叶子慢慢柔软,心也在按揉枝条的时间里悄然静下来;插的过程中,要让所有的花与叶根部聚在一起,呈现如花在野的生长状态,注重上轻下重,虚实结合;花与叶的匹配,要有高低,有疏密,作品需呈现有前后的空间感,要做到近大远小,同时,花材的整体姿态都是向上向阳的。

在插花的过程中,现场宁静无比,唯有侍弄花草的声响,大家都不由凝神静气地聆听与观赏,细细去体味谢老师说的话:“插花,是呈现的是当下的一种状态。繁忙之余,要给自己留一些时间,跟植物对话,感受传统文化中的静气。”


品宋韵,知宋礼,承宋风,一盆文人花,处处是风雅。


版权所有:温州博物馆   浙ICP备10019571号-1

浙公网安备 33030202000540号

  • 微信公众号

  •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