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4-11
池塘生春草,园柳变鸣禽。
四月,春日正当时,万物复苏展现一片生机。
温博学堂也开启教育活动新篇章——“吤呣飞过青又青——温州地区鸟类科普系列”。4月5日,首期活动在温州博物馆自然馆迎来了爱好鸟类的小小少年。
音符结合认识“它们”
本次活动邀请了浙江飞羽讲堂的陈光辉老师为孩子们开展鸟类科普分享。陈老师从身边最常见的麻雀讲起,介绍了燕雀、山麻雀,并分析了家麻雀与普通麻雀的区别,以便让大家更好的区分。随后,陈老师播放了温州乐清民歌《对鸟》,并介绍了歌曲中所唱到的普通翠鸟、鸽子、雉鸡以及红嘴蓝鹊这四种鸟类。
此外,陈老师通过大量鸟类的图文,让孩子们进一步认识了温州的鸟类品种。关于鸟类留居的类型、鸟类的迁徙及如何观察鸟类等知识要点,激发他们兴趣的同时也满足了他们探求自然的求知欲。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课堂气氛也渐入佳境。
收获答案与“惊喜”
在互动环节中,孩子们都纷纷举手向老师提问。如“燕子为什么住在人类的屋檐下?”“鸟儿为什么适合飞翔?”等,童真中不乏独特的思考。
老师细致地回答了他们的提问,还送出了他自己拍摄的鸟儿照片。灵动的照片装在彩色的信封里,上面清楚地写上了鸟儿的名字以及拍摄的地点。希望这样的小举措,能让孩子们更加热爱这些自然中的小精灵们!
走进自然馆细观察
博物馆的鸟类课堂怎么能少得了自然馆呢?在自然馆展厅中,老师通过展示的鸟类标本向孩子们详细介绍鸟类的品种、习性、特点等。孩子们踮起脚尖、竖起耳朵,不断举手提问。
陈老师还讲述了一些特别有意思的小故事,比如杜鹃会将自己的蛋宝宝放在其他鸟类的窝里让其他鸟妈妈将其孵化长大等等。
爱鸟,在生活每一天
在课堂的最后,陈老师倡导大家:“爱鸟但不仅限于鸟类,保护环境,敬畏自然,关爱小动物,从现在开始来一起维护我们共同的家园!”
活动在孩子们欢乐的回答声中迎来了尾声。虽然一次短暂的活动只能让孩子们对温州地区的鸟类有一个初步的了解,却激发了他们去了解自然、亲近自然、保护自然的意识。愿少年不负青葱韶华,与鸟儿共同守护这人间四月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