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2-01-17
刺绣又名“针黹”、“针绣”,又名“绣花”,古代称为“针”或“女红”。绣工通过参照自然景观、动植物、人物形象、社会场景等,用彩色丝、绒、棉线,在绸、缎、麻葛、布帛等底布上借助针的运行穿刺,构成花纹、图像或文字。这种独特精美的手工艺术是中华传统文化中美好事物的象征,中国人称繁荣昌盛的祖国为“锦绣中华”,称壮阔优美的地貌为“锦绣河山”,称聪慧善言的人为“锦心绣口”,称美上加美、好上加好为“锦上添花”。
我国刺绣源远流长,早在四千年前就开始在服饰上绣花点缀。农耕社会的妇女通常擅长纺织刺绣,妇女“四德”中的“妇功”指的是“丝枲”,就是“女红”。刺绣是农耕文化产物,承载着厚重的传统文化与民族精神。
我国刺绣种类繁多,民族文化的差异产生形式各样的绣种支系,每一支系都有自己的历史文脉,工艺手法各具特色,不仅图案精美,流光溢彩,而且反复绣缀,还能增加服饰用品的耐用度,集观赏与实用为一体。
本次展览收集馆藏绣品32件,各地方刺绣与大师作品34件,少数民族刺绣品75件。通过各大绣种及针法技艺的介绍,从中可以领略到中国刺绣文化的博大精深。上一篇:怀袖清流——三宁斋珍藏百扇展
下一篇:中国(温州)书画大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