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览

/Template/Default/Column/20210324094511574.jpg

“百砚千姿”——杭州古越会馆藏古砚精粹展

时间:2014-04-22


更多精品赏析及媒体报道,请点击上图参观温州数字博物馆

◎主办:温州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
◎承办:温州博物馆
◎协办:杭州古越会馆
◎展期:2014年4月20日——5月25日

    砚,文房四宝之一,但最早使用砚台的并不是断文识字的文人,而是绘制彩陶的艺匠。考古证明新石器时代已用打制细磨的石研盘和石棒碾磨红或黑的颜料,将陶器绘制得绚丽多彩。这些与天地同寿的石头制成的研盘,是为最早之砚,也是文房四宝中最为耐久者,得以流传百世,成为中华文明的见证。当以笔书写替代刀刻铜铸文字时,砚因其“润彼元墨,染此柔翰;申情写意,经纬群言”而成为文人―生相伴的挚友,封之为“即墨侯”,并随着时代的更迭而丰富发展,蔚为颇具特色的文化现象。

    文人与砚朝夕相处,咫尺距离,不免触景生情,咏怀感叹,魏晋文人留下了多首咏砚的辞赋,不仅显现了砚台的文人情结,还为人们研究早期砚台保留了史料。文人(这里的文人包括因才学推荐为官和通过科举考试为官的各级官吏)也是砚台最大的消费群体,文人对砚的品质论形直接影响砚台的发展和美学风尚,他们的品砚心得是后人研究砚史的宝贵资料。砚为文人案头之物,既要话用,又要养眼,更要怡情、励志,因此,文人对砚要求质佳形美,往往亲力亲为地对砚的雕琢提出独特的要求,抒写非常时期的文人情怀,如反映文人处世哲学的北宋括囊砚和见证历史的双桃池砚。更有雕花琢纹、题名记事之砚,直接记录了与砚有关的事件和纪年,是研究砚史不可多得之物。砚的石材不同,纹理各异,有天然的物理之美;而形制更是千姿百态,各异其趣,有人为的艺术之美。一石一砚的连缀和铺垫造就了独具东方特色的、博大深厚的砚文化,寄托了历代文人的思想、情感,以及为人处世的理念。

    古越会馆方肖鸣先生,雅好古玩,过手的古董不计其数,唯对古砚情有独钟,庋藏历代古砚六百多方,不仅贯穿两汉至民国各个时期,且形制各异,材质多样,特别是其宋砚收藏,形美质精,独步藏界。此番精选其藏砚一百五十余方,纵横展现多姿多彩古砚文化,以飨古砚收藏爱好者。
 

版权所有:温州博物馆   浙ICP备10019571号-1

浙公网安备 33030202000540号

  • 微信公众号

  •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