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古

/Template/Default/Column/20210324094511385.jpg

温州龙湾区永昌堡城址勘探取得重要收获

时间:2021-04-21

image001.jpg

永昌堡敌台内的通道

image002.jpg

永昌堡小门基址

4~9月初,为给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龙湾区永昌堡修复提供确切依据,受永昌堡修建保护管理委员会委托,温州市文物保护考古所对永昌堡西、南段部分城址进行勘探,取得重要收获。

永昌堡是建于1558~1559年的明代私家抗倭城堡。城墙呈长方形,南北长757米,东西宽449米,周长2412米。设有敌台12座,城门及水门各4座。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永昌堡陆续遭到破坏,后虽经几次维修,但仍有部分地段尚未修复。本次勘探分两阶段进行。4~5月初勘探了西城墙北段的敌台、小门址及护城河遗迹。后因办理南城墙勘探交通管制手续而暂停。7月底至9月初,继续勘探南城墙东段基址走向及敌台位置,其后又根据村民反映对西城门外南侧地块进行勘探,确认1处增建敌台遗址。

城墙基址厚4米余,砌筑考究,底层铺垫碎石块,里外石墙各有两层。外墙外层横铺条石,上垒砌丁头条石,外墙里层及里墙则以块石砌筑,石墙内外两层间填筑碎石。城墙、敌台拐角及门洞两侧多以横竖条石垒筑。里外石墙之间填以瓦砾杂土,瓦砾对夯土的稳固作用与纴木相似。城址里外两侧均有石铺散水或小道,宽1.3~1.8米。

小门为方便堡中居民外出耕种而设,为西城墙独有,南北各一。勘探的北小门位于上沧浃西端,有过改建。始建时门洞宽1.2米,外口收窄为0.9米(门靠外侧);其后经过改建,向北侧拓宽至1.87米,外口1.55米。永昌堡护城河淤塞严重,现存遗迹明显收窄。经勘探,西侧护城河距城基约10米,河宽约6米,并发现石砌驳岸。

先行勘探的两处敌台基址规模相当。南城墙东段敌台基址长8.34米,宽5.5米。墙体内建有狭窄通道,由城内一侧进入后,向南及两侧分出岔道。其上部结构应与现存东段敌台相同。即岔道上部开设铳眼,架设火铳,可向城外及城下敌人射击。铳眼设计消除了城墙死角,富于创见。明末茅元仪《武备志?军资乘?守城制》云:“敌台之制……墙脚下中央各开一孔,方圆八寸,以便放打佛郎机百子铳。”这是相关设计的最早记载。永昌堡敌台铳眼设计是目前所见最早的空心化敌台改良实例,其年代要早于台城府城及长城空心敌台,比文献记载早60多年。

增建敌台附建于西城墙镇山门(西大门)外,无通道及铳眼设计,三面环以双层石墙,中部填土。大约因基址较浅,在北墙基础外侧发现有一排松木桩基用以加固。敌台规模与早者基本相当,仅宽度稍狭,为4.1米。据相关史料分析,可能建于明末清初,应为加强镇山门防御而补建。(温州市文物保护考古所)


版权所有:温州博物馆   浙ICP备10019571号-1

浙公网安备 33030202000540号

  • 微信公众号

  •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