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古

/Template/Default/Column/20210324094511385.jpg

温州城区抗战文物建筑巡礼(二)

时间:2015-07-16

1496625456128587.jpg

2015年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也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中国人民经过艰苦卓绝的浴血奋战,赢得了近代以来中国反抗外敌入侵的第一次完全胜利。

抗日战争时期,日寇曾先后三次入侵温州。1944年9月9日至1945年6月17日,温州第三次沦陷,日军占领温州不久,即在城区组织维持会,成立伪永嘉县政府,并设立翠微山日军军用防空洞、杨府山日军侵温战壕等侵占温州的军事设施,此外,他们在鹿城制造了骇人听闻的各种惨案,累累罪行,罄竹难书。

作为温州抗战时期的历史遗迹保留至今,它们对研究温州历史、人防等都有着重大的作用和意义,同时也是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实证。

1496625584100005.jpg

翠微山日军工事遗址

翠微山日军工事遗址,现存防空洞一处,位于温州市翠微山烈士陵园纪念碑东北首下方,系东北——西南走向。北洞口在纪念碑东北下方约10米处;南洞口在纪念碑下方西南首管理房内。北洞口呈半圆形,宽1.5米,高2米,向内逐渐缩小至1.3米宽,目前长度约17.8米。据传原长约60米,洞中间部分宽敞,可容纳数十人。

该洞是温州第三次沦陷期间,由日军强抓民工挖成的,是日军侵占温州后修建一处军事设施。该处为日军把守温州城区西大门的一处集存放武器弹药、制高防守抗击、空袭防御的重要防卫工事。

2007年温州市政府在改扩建翠微山烈士陵园时,将该山洞背上用钢筋混凝土予以加固,在砌陵园北侧墙体时,留下拱形洞口,将该遗址予以保留,永存千秋,以警示教育后人。

1496625662380314.jpg

1496625662100746.jpg

杨府山日军工事遗址

杨府山,别名瞿屿山,位于温州市鹿城区黎明路东首,海拔近140米,是一座瓯江边拔地而起的孤山,形势险要,为军事重地。山的西北坡陡峭,东南坡平缓,东、南向各有山路上山。山脊由三个小山头组成,系带状形东北-西南走向,西南山头稍低,东北两个山头相连,高度相当,形成了小山坪。

在温州第三次沦陷期间,日军在杨府山北首的山坪上筑有约3米见方的石砌露天碉堡,并从碉堡下挖防空洞,折向东北,通往100余米下方山坳的一座日军食堂。日军在山上驻有一个班约10来个敌兵,在三个山头间挖有战壕、掩体、山洞等工事连接,沿边设有射击孔。

目前最东首原碉堡位置的防空洞坑已填平,现存有三个山头连接战壕遗址近200米。

1496625745711014.jpg

1496625745106933.jpg

双屿抗战纪念亭

翠微山和太平岭是温州城区西大门的一处军事要地,日军在翠微山、太平岭附近犯下累累罪行,罄竹难书。

从1940年至1945年初,日军多次空袭上寅、五仑头、太平岭一带,居民大片房子、工厂和生命财产毁于一旦。日军占据翠微山后,更是在其附近到处抓人、杀人、挖山洞,修战壕,抓担夫,这给附近村民带来巨大伤害和损失。期间,国民政府军战士曾多次在此地区与日军发生交火。

双屿抗战纪念亭位于双屿镇温金公路42号木材集团大门口,为六柱攒尖顶式亭。六柱用花岗岩,柱面阳刻对联6幅,柱与柱间用隼卯木梁相接,六柱抬升围合成藻井,筒瓦屋面,飞檐起翘,带勾头滴水。亭正面上方有温州书法家温奕辉书写的“抗战纪念亭”匾额。 纪念亭原名为三友亭,为温州先贤余肖三、王伦如、程振鹏于1946年日寇投降周年所建。2005年时,双屿镇人民政府、温州木材集团共同予以维修,并立碑镌刻“抗战纪念亭重修记”一方。


版权所有:温州博物馆   浙ICP备10019571号-1

浙公网安备 33030202000540号

  • 微信公众号

  •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