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古

/Template/Default/Column/20210324094511385.jpg

回顾2018丨温州考古那些事儿......

时间:2019-01-04

过去的2018年温州考古成果丰硕。盘点2018年的考古工作,这一年,我市为配合城市基本建设开展古遗址、古墓葬的调查、勘探和发掘8项,主动性研究课题调查发掘4项,标准地考古调查9项,穿插各类零星的考古调查、参观考察等9项。年内邀请国内知名考古学者,组织开展文博系列专题性学术讲座2场,受到社会广泛关注和好评。



抢救性考古发掘

1:丁山墓群发掘

5月至9月,为配合104国道温州西过境瓯江特大桥工程建设,经国家文物局批准,市文物保护考古所、永嘉县文物馆联合对瓯北街道丁山工地古墓群进行了抢救性考古发掘。本次发掘汉六朝墓59座,另有唐、宋、元墓各1座、明清墓6座,出土陶瓷器、铜器等各类器物200多件,取得重要成果。如磨花玻璃碗、铜弩机、金珠、石砚、青瓷魁等珍贵文物均系温州首次发现,等级较高。


2:肯恩大学墓群发掘

今年的1-5月,温州市文物保护考古所联合瓯海区博物馆,对温州肯恩大学校区北部建设用地内的古墓葬、烧窑等遗迹进行了第二阶段抢救性考古发掘。共清理墓葬40座,出土、采集遗物共44件(套),包括陶罐、瓷罐、瓷碗、瓷盏、瓷香炉、瓷片、耳环、头簪、铜钱、棺钉等。此次考古发掘工作,抢救了一批地下文物,收集了众多宝贵的考古资料。


3:湾儿山墓群发掘

8月至10月,为配合104国道温州西过境永嘉张堡至瓯海桐岭段工程建设,我所对鹿城区仰义街道湾底村北部山地古墓葬群进行了抢救性考古发掘。共清理各时期古墓葬34座,其中六朝墓12座,宋墓4座,明清墓18座。出土器物共83件(套),本次工作为温州历史时期古墓葬的墓葬制度、丧葬习俗等的研究提供了重要发掘资料。



史前聚落遗址

温州藤桥屿儿山遗址发掘900㎡,沿江区域调查26万㎡,发现新石器时代晚期的灰坑及柱坑等建筑类遗迹76个,墓葬16座,采集、出土各类陶、石、玉器共计310多件,另有大量陶片。为温州乃至浙南地区新石器时代考古学文化面貌、聚落形态、墓葬制度和墓地格局的研究提供了难得考古资料。



宋代盐业遗址

宋代盐业遗址方面,在玉环前塘垟遗址揭露宋代官方制盐作坊1处,发现盐灶、盐卤坑等各类制盐遗迹22处,出土各类文物逾万件,为宋代官方盐场布局、组织形式和工艺技术的探索研究提供了极为珍贵的发掘资料。



主动课题研究

不仅如此我所积极开展主动课题研究,如在瓯窑窑址调查方面,实地踏查窑址49处,新发现窑址3处,每处窑址进行地理信息采集、窑址范围测算、标本土样采集和年代初步判断等工作,逐步建立完善我市瓯窑窑址基础资料数据库。



明清海防城址

明清海防城址方面,联合省考古所对苍南壮士所城遗址进行发掘,揭露房址、灰坑、水井等迹象多处,出土瓷片、铜钱等各类器物若干。另外,我所设立专题,对苍南、乐清及平阳等地明代海防所城、民堡、烽堠、营盘、山寨等近50处遗址进行实地踏查、航空摄影和地理信息采集,为明清时期温州沿海防御体系的研究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标准地考古

标准地考古调查勘探是我市2018年新增的一个重要工作内容。面对范围广、时间紧、任务重,市文保所克服人员紧缺等困难,完成了对鹿城区藤桥镇、山福镇等12个地块进行文物考古调查和局部重点勘探,调查面积25万多平方米,并及时完成并提交文物考古调查报告。



组织开展文博系列专题性学术讲座

我们邀请国内知名考古学者,组织开展文博系列专题性学术讲座。6月9日,东瓯文化论坛系列之“良渚琢玉”考古知识讲座在谢灵运纪念馆(文化驿站)举办。讲座邀请了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方向明研究员,与大家分享良渚文明的琢玉技术和理念,该项研究是方向明研究员多年的考古心得,是“中华文明探源工程”重要成果——浙江良渚遗址的典型资料。11月17日下午, 省考古研究所刘斌所长 “寻找消失的文明——良渚古城考古”讲座,介绍良渚古城考古的重大收获和曲折历程。各类讲座开拓了市民的眼界,丰富了市民的生活,进一步提高了市民对考古的认知与了解,使得市民们对考古有了更大的兴趣,更是向大众普及了文化遗产的保护理念。



展望2019年,温州考古人将团结奋斗、砥砺前行,撸起袖子加油干,以期取得更大的进步!

版权所有:温州博物馆   浙ICP备10019571号-1

浙公网安备 33030202000540号

  • 微信公众号

  •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