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1-04-22
喜迎中国共产党建党百年,温州博物馆文化驿站以系列红色主题活动为党献上100周年庆礼。
4月17日 下午,在温州博物馆二楼文化驿站,由温州市文化广电旅游局(市文物局)文物处胡念望处长为现场观众做了题为《李得钊:一个心里没有尘埃的共产党员》的主题分享沙龙,为我们讲述了忠心赤诚、爱国爱党的革命先烈——李得钊先生。
李得钊 出生于1905年,又名德昭,字伯明,永嘉岩头镇港头村人,是中共早期革命党员,是浙南最早的党组织中共温州独立支部的主要成员,曾担任中共中央军委秘书,成为周恩来的得力助手,在1936年牺牲于南京。
少年李得钊:艰苦求学,思想启蒙
李得钊小时候经常随父亲去基督教堂做礼拜,祈求上帝赐福。因聪明活泼,深受牧师喜欢,改名为德昭。在此过程中,李得钊学会了一口流利的英语。
6岁时在农村乡邻帮助下,李得钊进入私塾读书。当时,李得钊家中一贫如洗,连一张书桌都没有。家人只得找到一块祖传的肉砧板,擦洗干净,钉上四根木棍支撑起来,拼凑成课桌的模样。同窗的富豪子弟讥笑他,李得钊并未因此自卑,他机智地应对道:“我是去读书的,不是去同他们比桌子的。”在奋发昂扬的求知欲和进取心驱动下,李得钊苦学不辍,成绩名列前茅。后因学费问题辍学在家,借书学习。
1916年以优异成绩考入公立岩头高等小学,他与好友共享桌椅、被褥、油灯,省俭开支,艰难地继续着求学之路。该校校长就是中共温州独立支部的创立者、著名共产党人谢文锦,他常常以《新青年》杂志的进步思想教育学生,李得钊深受影响。
青年李得钊:坚定信念,致力革命
李得钊的履历:
1925年3月,经谢文锦介绍,李得钊加入中国共产党,成为浙南最早的党组织中共温州独立支部的主要成员。
1925年12月6日,受党组织派遣,李得钊赴苏联莫斯科东方劳动者共产主义大学学习,因为英语非常好,被任为课堂翻译,后获得副博士学位。
1930年8月,李得钊担任中共中央军委秘书,成为周恩来的得力助手。同时为自己家乡创建中国工农红军第十三军竭尽所能,做了大量协调、促成工作,同时担任红旗杂志编辑。
1931年9月,李得钊兼任中共中央特科(国家安全局前身)第一科科长,负责特科人事、资料、资金及活动场所、文库保管等工作,被称为“党的总管家”。
1932年12月,根据共产国际指示,中共中央机关迁往中央苏区。第二年初,在上海成立中央局。书记李竹声,李得钊担任秘书长。
1933年,李得钊任中共上海中央局秘书长。
1934年6月26日,中共上海局书记李竹声被捕,随即叛变,上海中央局机关遭到破坏,供出了李得钊等36人,李得钊夫妇因此被逮捕,包括出生才20余天的李得钊次子李钊。
1936年9月,李得钊在国民党南京陆军监狱(现南京雨花台)被折磨毒害致死,遗体被销毁灭迹,时年31岁。
一片丹心,守卫祖国
李得钊多年从事革命工作,并且也积极发布文章宣传先进思想。李得钊于1927年12月至1931年1月,在《红旗》《红旗周报》《无产青年》《列宁青年》等进步刊物上发表的31篇文章,计六万七千多字,其中正文22篇,译文2篇,杂文7篇。李得钊多次被捕入狱,后在南京的狱中写了《烦闷》这首诗,抒发自己无奈、愤怒的心情。
观众与胡念望先生积极的互动带动活动现场的热烈氛围。胡念望先生随后又分享了几位温州革命先烈;之后,与观众就“如何挖掘和宣传温州红色革命精神”展开了探讨。
革命先烈为新中国的成立流血牺牲,作为后人,我们应该时刻谨记,时时追忆缅怀革命先烈,同时也要传承革命先烈的精神,为书写新中国的历史留下精彩的一笔!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