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

/Template/Default/Column/20210324094511632.jpg

温博研学| 夏鼐故居中的古今旅程有哪些干货?

时间:2024-11-20

       从九月底开始,到十一月中旬,夏鼐故居共举办了五场《温博研学·夏鼐故居:追寻考古大家的足迹》系列科普活动。同学们跟随着考古大家夏鼐先生的学习工作历程,看到了商代使用的玉器;在丝绸之路上发现了中外商贸中的波斯萨珊银币、找到了敦煌藻井随时代变化的特征;参与了一场西汉地方贵族的宴会;去往埃及,探索另一个古代文明的秘密。


初识商代玉器

9月28日

探索夏鼐先生学霸生涯,了解商代玉器。通过殷墟手记,同学们认识妇好及其随葬玉器,学习玉器知识。在拓展的美术创作环节,同学们以商朝凤鸟纹饰为元素,设计属于自己的“小凤扇”,感受商朝文化。

图片1.jpg图片2.jpg图片3.jpg


夏鼐与敦煌千佛洞

10月6日

了解夏鼐先生敦煌经历,探讨考古与敦煌莫高窟的关系。课程带领同学们探索隋唐时期藻井图案的变化,深入理解考古学,并通过创作藻井创意作品展现学习成果。

图片4 (2).jpg图片5.jpg图片6.jpg


古埃及的串珠

10月19日

同学们带着研学单参观展览,对夏鼐先生求学历程有了初步的了解,并深入理解了他的博士论文《古埃及的串珠》与他在古埃及文化研究方面的贡献。

图片7.jpg


活动课程内容以夏鼐先生研究的古埃及串珠为主题,通过古埃及串珠去了解古埃及文明和考古学的作用。经过详尽的讲述,同学们对古埃及的地理特征、生活习俗、审美观念和文字体系等多元背景有了深入的了解。

图片8.jpg


在对古埃及串珠的质地、形状以及工艺有一定认识后,同学们开始动手串串珠。在制作串珠的过程中,需要同学们有细致的观察力和耐心,有些同学中途失败也并不气馁,打散失败品后重新串联,动手能力较强的小朋友也会主动提供帮助,最终每一位参与的同学都有一串属于自己的古埃及风手链。

图片10.jpg


丝路上的“国际货币”——萨珊银币

11月3日

“萨珊银币是中东地区古波斯使用的钱币,夏鼐先生与萨珊银币有什么样的联系呢?”

 带着这个问题,同学们积极地在夏鼐故居的展览中寻求答案。在自主探索和老师的带领下,同学们找到了夏鼐先生研究波斯萨珊银币的论文,了解到萨珊银币是丝绸之路上的“国际货币”,萨珊银币在丝绸之路沿线上多有出土,成为了中西交通史上的宝贵资料。

图片12.jpg


同学们通过探讨沙普尔二世银币的特点来了解波斯萨珊王朝的风俗文化,对银币图案中题材、纹样、内容、与中原文化的联系等方面进行了了解和对比,由此对于考古学的作用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图片13.jpg


在不断的认识与学习中,同学们也逐渐萌生出了自己的创作想法,精心制作属于自己的萨珊王冠创意毛线画,每一件都凝聚着同学们对所学内容的理解和感悟。

图片14.jpg图片15.jpg图片16.jpg


不朽的生活——记马王堆文物

11月16日

同学们追寻着夏鼐先生的脚步,在展厅中找到了夏鼐先生对新中国考古学的重要贡献,他对考古学人才的培养,学科的建设,研究的指导方向,无一不体现着夏鼐先生“新中国考古学奠基人和开拓者”的身份。

图片17.jpg图片18 (3).jpg

他指导发掘的马王堆是震惊中外的汉代墓葬,随葬品不仅种类丰富、系列完整,出土时依旧如新。科学考古发掘与文物保护,让我们能通过考古文物信息去了解西汉早期的生活。现场的同学们,在看到马王堆日用品时,纷纷赞叹它的精美和不可思议。在课程中,他们穿越成为一位西汉早期的贵族,完整的参加了一次宴会。

图片19 (1).jpg图片20 (1).jpg

除了视觉以外,马王堆出土了大量的香料,同学们用马王堆中的布料纹样纸,折出了一个香囊袋,里面填充了马王堆内发现的香料种类。这是一场与汉代生活立体式碰撞,让同学们真实的去感受历史细节。

图片21 (3).jpg图片22 (1).jpg图片23 (1).jpg

在短短两个月的时间里,以夏鼐先生的考古研究成果为媒介,同学们仿佛“穿越”了时空的隧道,“走遍”了大江南北,甚至“跨越”了大洲的界限,一次次沉浸在全新而奇妙的体验之中。通过这五次的深入课程学习,同学们不仅通过探访夏鼐故居,汲取了丰富的历史知识,更通过了解夏鼐先生的生平和贡献,深刻体会到了考古学的严谨科学性和夏鼐先生身上所体现的科学家精神。这一系列活动极大地激发了同学们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我们衷心希望他们能在未来的学习道路上,继续秉承“守正创新,自由探索”的科学家精神,勇往直前。


分享到

版权所有:温州博物馆   浙ICP备10019571号-1

浙公网安备 33030202000540号

  • 微信公众号

  •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