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9-20
9月17日上午,温州数学名人馆文化驿站开展了以“提升全民科学素质,助力科技自立自强”为主题的全国科普日活动,本次活动以“科技赋能,噗噗船来了”为探索,邀请到青少年活动中心科技项目负责人胡益峰老师,带领同学们了解船体结构,并进行动手实践。精彩有趣的活动营造了科学性、趣味性的氛围,点燃了同学们爱科学、学科学的热情。
制作“铝”包
胡老师向同学们介绍了此次活动需要的实验器材,并提醒大家,实验难点在于剪开易拉罐得到铝片,且要剪出上窄下宽的形状。同学们小心剪出铝片,折出铝包,塞入吸管,用混合AB胶粘牢固定,还将铝包放进水中,从吸管吹气,检查是否漏气。
同学们说,还需要用尺子量,怎么感觉像数学课呢?胡老师说“没错,科学中所蕴含的不仅仅是数学,还有物理、化学等知识呢!”
制作“船舱”
之后,胡老师将饮料盒的一面剪掉作为船舱,在船尾钻洞,将铝包放入船舱,让吸管从船尾穿出,留出两到三厘米,噗噗船就完成啦!
船舱准备好后,要用针筒往吸管中注入一些水,再将蜡烛固定在船舱前端,点上蜡烛就能入水啦!
噗噗船,出发!
盒子下的吸管中充满了水,而密封的铝箔包当中含有一定的空气。当蜡烛加热的时候,铝箔中的空气膨胀,将吸管中的水排出,大家就可以看到吸管里冒出了泡泡。而当气体排除之后,冷水重新进入吸管,使得铝箔包收缩。随着烛火继续加热,气体再度膨胀,又将水挤出来。
上述过程不断重复,铝箔包不停反复收缩,并发出噗噗的声音,水受热成为水蒸气,就能推动噗噗船前进了。
我们的收获
“噗噗船”作为一个具有挑战性和观赏性的科技制作项目深受同学们的喜爱,在制作过程中利用身边各种废弃材料制作的船,经过反复调试,一只只小船成功驶向水面,自由航行。小船的制作过程并不是一帆风顺的,同学们通过不断地改进,使小船不断“进化”,变得更快更牢固了。
科技活动是一项学生喜闻乐见的活动,科技活动的整个过程能充分发挥同学们的主体作用,从动手实践到探究讨论,从屡次失败到感受成功的喜悦,都推动着同学们自发的求知欲。小小“噗噗船”将载着同学们的美好祝福和期许,种下一颗科学的种子,让同学们爱上科学!勇敢迎接生活和学习中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