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

/Template/Default/Column/20210324094511632.jpg

喜报 “‘船’承古今:馆校融合、共启温州船之旅”获评首届全省馆外开发的文博研学课程“十佳案例”

时间:2024-11-27

2024年11月21日,由浙江省文物局指导,浙江省博物馆学会、温州市瓯海区文化和广电旅游体育局(文物局)、浙江师范大学艺术学院主办,温州市瓯海区博物馆、浙江省博物馆学会传播教育专业委员会、浙江师范大学艺术学院美育中心、浙江省旅行社协会研学旅行分会承办的首届“全省馆外开发的文博研学课程遴选推介活动”终评会在瓯海举行。

图片25 (2).jpg

“一个博物馆就是一所大学校”。文博研学正逐渐成为一座连接历史文化与现代教育的重要桥梁,成为传承历史文化、滋养青少年心灵的关键途径。本次推介活动是浙江文博在研学领域创新实践的一次集中展示——充分利用学校、旅行社、校外教育机构等社会力量,共同开发博物馆研学产品,实现博物馆教育资源共建共享,深度践行教育部和国家文物局《关于利用博物馆资源开展中小学教育教学的意见》。


此次推介活动自5月启动以来,全省共推介79个研学课程参评,涵盖自然类、历史类、革命类、艺术类等内容。其中10个旅行社、11个学校、26个社会教育机构积极参与研学课程的开发工作,多达41个博物馆资源得到挖掘利用。


十佳案例名单

图片26 (2).jpg

终评评选出全省馆外开发的文博研学课程十佳案例10个,优秀案例10个。温州大学附属实验幼儿园与温州博物馆合作的学前段馆校课程开发项目“‘船’承古今:馆校融合、共启温州船之旅”获评十佳案例。

图片27 (2).jpg

图片28 (2).jpg


项目背景


温州千年古港的发掘向世人展示了温州自古以来就是重要而繁华的的贸易商港,温州历史上百工技艺发达,自三国时期开始就是极为重要的造船基地。为让温州学龄前儿童更好地了解家乡温州的历史文化、传承先辈智慧,并对博物馆有更丰富和趣味的学习感受,温州大学附属实验幼儿园与博物馆携手合作,以“温州船”为主题推进暑期馆校课程开发本项目。

图片29 (2).jpg


同时,为解决学龄前儿童对于博物馆历史知识的“感知”和“消化”能力较弱的问题,项目采用馆、校双场景授课和两套教育人员协同合作的模式,针对学龄前幼儿特点,分别以幼儿园模式、博物馆模式两组理念开发,以充分挖掘博物馆场地及文物资源,提升幼儿高质量教育体验。

图片30 (2).jpg

图片31 (2).jpg


策划理念


本课程针对 5 至 8 岁儿童的认知发展特征及需求,引导其深入了解温州造船的历史文化,涵盖发展、结构及背景,培养兴趣认知。通过博物馆场馆的兴趣点探寻、幼儿园内测试课、博物馆试课、系列公开课实施等环节,精准找到该龄段儿童对于温州造船历史文化知识寓教于乐的课程实施方式。

通过参观、游戏化互动提升观察力、实践能力与创新思维。采用情景模拟、团队协作游戏促进交流、合作及时间管理。利用双师专业优势,深度整合文博知识与幼儿教育,充分利用博物馆资源,为儿童提供更丰富专业的教育体验。遵循“全人教育”的教育理念,致力于构建一个充满趣味与创意的学习环境,使儿童在游戏与活动中领略温州船文化的独特魅力,激发其好奇心与求知欲。


课程亮点与创新点


双师共研

幼儿园与博物馆教师紧密合作,共同研讨课程内容,充分发挥各自专业优势。采用创新教学模式,首次授课由幼儿园教师与博物馆教师共同完成,另一组教师观摩学习,随后由观摩组教师授课,循环四次。根据观察调整优化内容,提升课程质量。


场域突破

课程在博物馆开展,充分利用博物馆的资源优势,让幼儿在真实的场景中学习,增强了学习的趣味性和实践性。


课程融合

将船的历史文化、结构知识与实践操作相结合,使幼儿能够更全面地了解船的相关知识,培养幼儿的综合素养。


注重反馈

根据幼儿在课程中的表现及时调整教学,不断优化课程内容和教学方式,提高教学效果。


较强的课程延续性

项目主题延展性较强,后期可在此基础上不断丰富拓展,研发更多相关课程。


未来,温州博物馆将继续深化馆校、馆社合作,充分挖掘资源,营造更具趣味的研学环境。在青少年的社会责任担当、家国情怀培养方面,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方面,充分发挥研学基地的效能。欢迎更多的学校和机构加入到博物馆教育的行列中来!


版权所有:温州博物馆   浙ICP备10019571号-1

浙公网安备 33030202000540号

  • 微信公众号

  •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