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12-12
项维仁好方外交,参禅有得,《题梅》诗自注翰墨因缘来自前世种因:“翰墨因缘,非八识田中带来恐不能成正果,今生所受前生可知已,他生怕为尘浊所迷,持先下种子也。”泰顺董正扬高评其画“本朝永嘉第一”,清代中期温州画家骤增,以从学果园者为众,蔚成画派。
果园画派的渊源与形成
池源瀚论果园“画宗董北苑,书近米襄阳”,龚方伟《清民两代金石书画史》评“山水仿北苑,品绝高贵”,持论如实而所见并非全貌。《瓯雅》录谢磊明藏《项果园仙山云海图》一件,评之“画仿北苑,多苍郁之气”。原图当为青绿,画湖石与夹叶、松针树,以勾云法烘染托背,不似北苑画法,可知论者不过沿抄前说而已。项画山水题跋除了“抚董北苑”,也有自署拟范华原、赵令穰、赵文敏、黄大痴、黄鹤山樵、米家山、唐伯虎、董香光、王麓台云云,颇有博取广采为一家意思,然而这是传统画学传承的基本方式。传统山水画学传承脉络,主要依据宋元以来名家皴法而分野。前贤皴法系统为后学提供传习模范,由此构成历时性的画派传承,比如董北苑以短披麻为标志,巨然以长披麻为标志,倪云林从荆、关变体,梅道人从董、巨变体,借古开新,自成家法。按照雷德侯(LotharLedderose)的概念,十六家皴法系统可谓山水画的基本“模件”(Module),十八描是人物画的基本“模件”,如此等等。后学通过练习“模件”而后以“某家法”创作新作品。
清项维仁浅绛山水图轴 温州博物馆藏
古代资讯闭塞,画学传习途径狭窄,除了耳提面命的师徒授受,后学较多是通过版刻画谱、画铺、私家收藏等间接方式观摩、仿拟前作皴法系统。在勾摹、意临、节临前作的过程中,存在不同程度的“误读”,此中有青出于蓝的创新,也有画虎类犬的劣作,全赖传习者见识宽窄和天赋高下,此所谓“中得心源”;结合“外师造化”的观察、挪移、改造实景粉本为我所用,创作新的图式。因此祖师门庭之下,画风有不变而变、变而不变的特征,构成历时性传承画派。果园与宋元名家原作形似度不高,所谓“仿”“拟”“抚”诸家法,不过略取前人大意而自立门面,画风在似与不似之间,可归为历时性画派传承模式。以项果园为始创,授徒传习构成清代中期共时性地方画派,故名之果园画派。
清嘉庆十二年项维仁墨竹册页(之一) 温州博物馆藏
温博馆藏果园笔墨八十馀件,主要系山水与兰竹。项画山水工谨细密,全无诗歌、记传所载的狂放不羁。陈仲陶先生点评曾、项画风诗句云:“同时好手曾衍东,亦解点笔窗光中。终嫌此老太粗率,深醇那及先生(维仁)工。”孙同元称“永嘉画家前推项果园维仁,用笔颇有秀逸之致”。本馆藏有黄宾虹跋项维仁山水签条,论曰:“宋人祧荆、关而宗董、巨,至元季四家而极盛。吴门、云间两派承源溯流,娄东王氏得其正传,有清三百年来画家莫之先也。此帧为果园真迹,虽其生平轶事不可概见,观于笔墨之闲雅,亦非庸史。”此条概述画史流变,以果园接续四王支脉,着眼于“笔墨闲雅”,与孙同元“秀逸”判断相似。
果园画派风格特征一
果园画特征之一是密皴密点。例如设色山水四屏条之“仿香光居士鱼江行舟图”(道光二年,纵170.4cm,横42.6cm),以俯视平远法构图,起手处画柳树枝桠以及芦苇大面积密集如同织网一般,又以勾水法自近而远填满湖面,逼近抽象的画法令人联想到蒙德里安早期作品《树》或者梵高的《星空》。这是中晚明以来“室内写生”概念化画法的表现,却另有一种平面装饰趣味。此风格亦为弟子吴第、再传弟子杨宾等继承,成为果园画派的特征。有趣的是,七道士戏仿过一件项果园的山水,一眼可辨项氏标志性的繁缛点苔。笔墨是画家的创作基因,气质所寄,比较之七道士仿作果园山水,可见“点点戮戮”的指画法与“闲雅”“秀逸”笔法形成巨大反差。
清项维仁设色山水图册(之一)温州博物馆藏
鄙见果园固从北苑皴法,点苔则似受了吴门的影响,而失之繁缛太过。温博旧藏《设色山水图册》(纵30.2cm,横33.3cm)一套八叶,均无年款,仅钤“果园”白文章一枚,乃以诸家法作示范之课徒稿,可窥其底里。其画以勾代皴,几乎不作擦笔。点苔尤见项氏偏好,密密麻麻的胡椒点散布山石阴凹处及坡石分界处,次则淡色晕染石面及树叶,示意阴阳聚散。王麓台《仿大痴秋山》云:“痴翁一生笔墨最得意处,所谓峰峦浑厚,草木华滋。”项画多作重山叠嶂,由于不作擦笔且一次性设色敷染,故画面刻露。画贵淡而有味,厚而不腻,密而不塞,疏而不空。比较之四王,项画版刻偏薄,可能受了画谱的影响,或者受了时风的影响,故如元师颇不以为然:“观其笔墨境界,亦仅得四王馀唾,谨密雅饬不及王振鹏、谢庭循等元明温州诸公,萧疏清逸亦远逊何白。”
果园画派风格特征二
清项维仁设色仿赵令穰水村图四屏条(之一) 温州博物馆藏
其二,项画好作孤峰鼎峙。周衣德谓项维仁“生平惟《雁荡山全图》为得意笔,百二峰奇形诡状,活现纸上,各肖其象,十八刹雨、龙湫瀑布金碧辉煌外烟云弥漫,水势欲飞,令人炎夏生寒,真奇作也”。不知是否雁荡山平地突兀的奇石造型给予项氏启发,例如本馆藏项画设色山水图四屏条之“雪霁图”(嘉庆十四年,纵170.4cm,横42.6cm),起手处居中画巨石作虎踞昂首之势,承转处左右各有山崖回护照应,主峰排列对峙,直冲霄汉。又如浅绛山水图轴(年代不详,纵105.5cm,横31.2cm),据诗题“是处寄幽踪,王乔几度逢。已知多岁月,种树总成龙。煮茗消长夏,寻诗策短筇。华阳仙宰宅,不遣白云封”大意,为王子乔寻仙故典。坡脚画树挺直,超出常理尺寸,与山体相应。承转处作深远法,透过乔松树干间隙,画溪涧蜿蜒出山。主山高耸绵延至画外,辅以远山数笔助势。该画法亦见吴第(两雁小樵)《灵峰仙馆》(纵78.7cm,横24.7cm,苍南博物馆藏),题曰:“昔人论李成画宗造化,笔尽意在,扫千里于咫尺,写万趣于指下。思清笔老,古无其人。”该图糅合高远、平远营造“咫尺千里”效果,画中笋峰六枝兀立,各有参差,以杂树、山径为呼应联接,主峰一组两枝居中直插云霄,远景辅以水渚远帆破势,收拢画面,远近之间留白,示意江天浩淼。不过吴第于果园的繁密画法有所简略,算是一种变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