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

/Template/Default/Column/20210324094511632.jpg

流动课堂·第一期回顾④|当矿物颜料,遇见不一样的精彩

时间:2025-11-05

十月的尾声,“博物万象·流动课堂”的脚步未曾停歇,《来自自然的色彩·矿物篇》先后走进了温州市实验小学锦绣校区与瓦市小学瓦市校区,带领同学们亲手触摸大地的色彩,解锁文物千年不褪色的奥秘。


01

温州市实验小学 锦绣校区

10月29日,流动课堂为实验小学锦绣校区的46位同学们带来了一场“点石成彩”的奇妙体验。

图片68.png


课程从敦煌壁画、白象塔彩塑引入。“这些颜色为什么不会随着时间消失?”带着这个核心问题,老师把同学们的目光吸引到了各色的矿石教具之上。老师通过细述各个矿石的特点,并联系小朋友们的日常生活进行延伸拓展,让同学们更加清楚地区分每一种矿石。


色彩的理论知识与文物背后的故事深深吸引了现场的同学们,随后开展的动手实践环节让课堂的氛围迎来一个小高潮。各小组迫不及待投入到颜料制作的过程中,通过研磨-过筛-水飞的过程,提取出颜料的半成品。在实践过程中,同学们不仅学会了如何制作颜料,还明白了分工合作的重要性,真切感受到了古代工匠的智慧与执着。


02

瓦市小学 瓦市校区

10月30日,流动课堂同样为瓦市小学瓦市校区的43位同学带来了《来自自然的色彩·矿物篇》一课。

图片78.png


通过老师的讲述,矿物颜料对于同学们不再是遥远的概念,而是与家乡文物紧密相连的文化密码。当孩子们听到家乡的工匠也曾使用这些矿物颜料来妆点白象塔塑像时,眼神中充满了自豪与好奇。


动手环节,分工协作的孩子们显得格外专注。有的负责沉稳研磨,有的负责细心过筛,所有人都密切关注着颜料在水中的悬浮与沉淀。一份份亲手制成的矿物颜料,成为了孩子们与千年传统文化之间最直接的连接。


老师、同学有话说

温州市实验小学锦绣校区

图片87.png


学生:“这节课比平时上课多了动手体验的环节,我很喜欢!而且老师上课说了很多矿石的小故事,我一下子就记住了他们的名字。”

学生:“我最喜欢磨矿石的环节,我和同组的同学合作,我磨累了就换下一位同学上,我们争分夺秒的研磨,终于帮我们小组拿到了第一名!通过这节课,我明白了分工与合作的重要性。”


瓦市小学瓦市校区

图片88.png


学生:“原来青金石比黄金还贵,是用来画天空的!我回家要考考爸爸妈妈,看看他们知不知道‘信口雌黄’的雌黄也是一种矿物。这节课让我觉得,历史书上的画和博物馆里的宝贝,一下子离我近了很多。”

学生:“通过这节课,我知道了古代工匠制作颜料非常不容易,所以更要爱护好那些珍贵的文物。我还想用自己做的颜料画一幅画!”


文物不再遥远,教育因而生动

将厚重的历史化为手中的矿石,将古老的智慧融入实践。温州博物馆“博物万象·流动课堂”正以这样生动的方式,在孩子们的心中描绘出文化传承的最美底色。

“博物万象?流动课堂” 还将走进更多的校园与社区。文物不再遥远,教育因而生动,更多精彩,敬请关注温博微信公众号!


版权所有:温州博物馆   浙ICP备10019571号-1

浙公网安备 33030202000540号

  • 微信公众号

  •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