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09-02-04
中华十二生肖文化历史悠久。早在殷商时代,我国已娴熟运用“干支纪年法”。十二生肖,即十二种与人们出生年份一一配属、与人们生活密切相关的动物,对应着十二地支。牛配丑,位列第二,乃是开天之后辟地之物,“地辟于丑”。因此,牛这种人类最亲近的动物之一,总是伴随着忠厚、友好、勤劳、默默奉献、勇往直前、牛劲、牛市、牛气冲天等许多优良品质和美好事物。时光荏苒,冬去春回,又一个牛年在欢乐祥和的气氛中,伴随着春天的气息走来了。笔者自比文物战线上的一头耕牛,带着牛一样的精气神儿,向读者拜个晚年!同时品赏8件温州博物馆藏牛文物,供大家在访亲会友之余,说说牛事儿,聊聊牛话题,真乃瑞牛贺新春,喜气兆丰年!
精致的一级文物: 东晋瓯窑青瓷牛形灯 高17.5厘米,1956年瑞安丽岙东晋墓出土。国家一级文物。无论是从造型、釉色、褐彩装饰,还是从烧成工艺等方面判断,这件牛形灯都堪称东晋瓯窑青瓷精品,无愧为距今已有1500多年的“牛”文物。造型上,塑造了一头调皮可爱的小牛犊。它前肢直立,后肢着地,玩起了直立行走。牛肚被巧妙地设计成灯柱,牛尾被设计成连接灯盏盘口和灯柱口的半环形把手。为了将小牛犊表现得更为生动,牛鼻和牛眼上被装饰了东晋瓯窑青瓷最为流行的褐色点彩,起到“画牛点睛”的作用。整件作品妙趣横生,逗人喜爱,反映出当时人们对充满生机与活力的小牛犊的由衷喜爱,并折射出制瓷工匠细致入微的观察和娴熟精妙的技艺。 |
结语
历代人们以瓷、铜、铁、绘画、木雕等各种质地和形式塑造了众多栩栩如生的牛形象,也为我们留下了历久弥新的珍贵牛文物。不管是铸牛、画牛,还是雕牛,人们的初衷都是爱牛,敬牛,祈求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古代温州人民还有打春鞭牛的传统习俗。民国诗人杨青的《永嘉风俗竹枝词》记录了很多珍贵的传统习俗,其中《鞭土牛》曰:“峥嵘牛角黑牛头,原是春牛岂蠢牛。鞭起土牛土脉动,农家百室祝田畴。”《打春》曰:“乡农痴蠢会寻欢,却爱打春夹道看。打碎土牛剩炭篓,不应彩杖打春官。”《劝力田》曰:“迎归官阁五更天,太守鞭牛劝力田。乡老入城觇水额,插禾插麦卜丰年。”可见,打春鞭牛是官民共同参与的群众性民俗活动,场面热闹喜庆。牛年新春伊始,就让打春鞭牛诗和馆藏群“牛”一道,庆贺新春,预兆丰年吧!
点击浏览全文
上一篇:春节假期我馆日均接待6000人
下一篇:温州首届中国玉文化博览会开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