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8-01-18
本期温博宝藏为大家介绍一方独一无二的墓志。古代墓志多用石材,而这方墓志却是青瓷的。它的主人是我国杰出的唯物主义思想家、永嘉学派代表人物叶适,它几经辗转、险些湮灭于废墟中的经历更是传奇……
南 宋
龙泉窑青瓷叶适墓志
● 1940年,一块罕见的青瓷墓志在温州市区慈山出土,当时便已断为两截。一匠人得之,将其出售给金石家谢磊明先生。
● 1948年10月,位于市区杨柳巷的谢家遭火灾,这方墓志也未免于其难。虽然家已烧毁,谢磊明先生还是在瓦砾堆中执着地找寻这方墓志的下落,终寻得残片若干,并让工匠将其修复完整,但始终无法寻得左下角的缺块。
● 1950年,谢磊明先生将墓志赠送温州市图书馆,后移交温州博物馆。
● 1961年,我国著名古陶瓷专家陈万里先生见此墓志,惊为奇遇,赞叹道:“洵海内仅有之品,不独为龙泉窑器放一异彩也。”
1940年,温州市区慈山叶适墓出土(长33厘米 宽24厘米 厚3.5厘米)
据悉,这方墓志的历史和艺术价值首先在于它的材质。据目前发表的考古资料看,古代墓志多用石材,以青瓷烧制墓志极为罕见。这方墓志的青瓷还非普通的青瓷,而是龙泉窑烧制的青瓷,价值更大。龙泉窑是宋代著名瓷窑,产品曾享誉海内外。尤其是在南宋时期,它的釉色之美达到了顶峰。墓志显现出来的淡绿釉色也是当时所创烧的“粉青釉”,所以更显珍贵。
其次,墓志采用釉下彩工艺烧制而成。工匠先用褐黑釉料在墓志瓷胎上书写铭文,然后在其上施以淡绿釉料,再入窑以高温一次烧成。虽经高温熔融,字体仍清晰可辨。柔和淡雅的釉面衬映着黑色字体,分外端庄悦目。
再者,这件墓志也补充了宋史的现有记载。《宋史·叶适传》中的“卒谥忠定”认为叶适的谥号是“忠定”。这件墓志篆书所写“大宋吏部侍郎叶文定公”则表明叶适的谥号是“文定”,与史书记载有出入,“目前很难说两者孰对孰错,但这方墓志的出土确实对现有的记载有所补充”,中国古陶瓷学会会员、温州博物馆党支部副书记伍显军表示,“也证明清晚期瑞安孙衣言、孙诒让父子有关叶适谥号‘文定’研究的正确性”。
前世回望
叶适,字正则,南宋绍兴二十年( 1150 ) 生于瑞安,南宋时期著名思想家、文学家,永嘉学派代表人物。历官武昌军节推、淮西提举、湖南转运判官、吏部侍郎等。开禧二年,遭投降派诬害罢官。后奉祠家居,著书讲学。嘉定十六年(1223年),卒于永嘉,享年七十四岁。著作有《水心文集》、《水心别集》、《习学记言序目》。
墓志上提的“淳祐十年”,即1250年,正是叶适的百岁诞辰。在伍显军看来,这其中或许有某种关联,“很可能是他的后辈为了纪念他的百岁诞辰专门在龙泉定制的”。此外,在厚实的龙泉青瓷上写字并不容易,“这方墓志可以说也代表了当时龙泉制瓷的高超技艺”。他说。
衍生阅读
永嘉事功学派,又称“事功学派”、“功利学派”等,是南宋时期在浙东永嘉(今温州)地区形成的、提倡事功之学的一个儒家学派,是南宋浙东学派中的一个先导学派。因其代表人物多为浙江永嘉(现代温州地区)人,故名。 于北宋庆历年间王开祖、丁昌期等人开创学术思想,到南宋,郑伯熊、薛季宣、陈傅良等形成学派,叶适则集前辈学术理念之大成。
永嘉学派提出“事功”思想,主张“经世致用,义利并举”,重视经史和政治制度的研究,主张通商惠工、减轻捐税、探求振兴南宋的途径。
明清之际的思想家黄宗羲指出:“永嘉之学,教人就事学理会,步步着实,言之必使可行,足以开物成务。盖亦鉴一种闭眉合眼,矇瞳精神,自附道学者,于古今事物之变不知为何等也。”
南宋时期,恰处在海上丝绸之路中国东部海岸线的中间点上的永嘉(今温州)区域工商业逐渐获得空前发展,新兴的工商业阶层在这里逐渐聚集起来,以贸易性手工业为基础,迅速形成自己的财富,社会基础逐步发生变化。他们要求抵御外侮,维持社会安定,并希望能减轻捐税,主张买卖自由,尊重富人,发展商业。
这时出现的永嘉学派以强烈的爱国主义思想,重视史学研究,尤其重视实用,重视事功为特色,批评理学和心学,提出“道在物中”等许多具有唯物主义思想的观点,认识到商品经济对国家、社会的作用,主张发展商业,务实创新。在“重农抑商”思想占统治地位的封建社会中,永嘉学派率先提出了“以利和议,不以义抑利”的思想,并提出“通商惠工,皆以国家之力扶持商贾,流通货币”,发展商品经济。这些也成为今日“温州模式”的传统渊源与温州人“敢为天下先”创业精神的历史源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