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8-04-04
又到了一个草长莺飞的季节,四季八节中的清明节也逐渐近了。清明既是一个节气,也是一年之中重要的传统节日。为了迎接清明的到来,温州博物馆文化驿站在四月一日举办了《探源清明历史,分享温州习俗,手作清明美食》分享沙龙。
我们邀请了中国民俗学会会员、温州市民俗学会会长、温州市首届最美文化礼堂人、温州电视台方言节目主持人金文平老师来介绍清明节历史及温州习俗,同时邀请了高级中式面点师潘海敏老师现场教观众制作清明饼。
经过金文平老师的介绍我们了解了清明节的历史,清明二十四节气、清明祭祖、踏青游春、寒食节吃清明饼的由来。 在以前的温州,在清明这一天人们还要插杨柳、儿童戴杨柳帽,煮杨柳汁洗头沐浴等等,因为惊蛰过后,五毒具出,而杨柳有驱虫避五毒的功效,这些习俗不仅是一种美好的祝愿,也有一定的实用价值。
四月天里,气候宜人,城市里的人们经常选择这个时候去郊外游玩,也就是出城踏青游春,四月天也是最适宜种植植物的时候,选择在清明祭祖,一方面是天气适宜,另一方面,古人祭祖时要为先人的坟墓添土除草种树,在清明时节能达到最好的效果。
中国传统节日令人印象最深的就是传统美食,清明节也不例外。温州地区的习俗,清明节要吃清明饼。清明饼也被称作清明团子、绵菜饼、清明果、青团子等,是用一种叫绵菜(学名鼠曲草)的野生植物捣烂后挤压出汁,用这种汁同晾干后的水磨纯糯米粉拌匀揉和做成。
现场观众在高级中式面点师潘海敏老师的指导下,亲自动手制作清明饼。观众对制作清明饼的兴趣非常大,在制作清明饼时,现场场面十分热闹。观众制作时也充分发挥了想象力,有将清明饼做成兔子的形状的,也有用粽叶剪成花纹作为清明饼的装饰的。
伴随着蒸熟的清明果的香气,这场活动也到了尾声,观众们却依然兴趣不减,不停的围着两位老师提问合影。
观众们纷纷表示像这样的互动体验更能使他们对民族历史、民风民俗有更直观的了解和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