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8-04-16
自3月24日开班起,温州博物馆手工实验课堂——瓯窑传承与实践初级班第一期已陆续开展了三次课程。
通过以“瓯窑的历史沿革及工艺特色”为题的理论课程,学员们听授课老师张仁分享了瓯窑发展、兴盛到衰落的过程,了解到瓯窑在各个时期所具备的特色。学员们还在现场尝试对两件瓯窑精品瓷器及不同年代的瓯窑标本进行断代,在与老师的交流中收获颇丰。
瓷土中的气泡将对作品的成型产生重要的影响,因此揉泥是每个制瓷人的基本功。在实践课程中,学员们从揉泥开始熟悉瓷土的属性和变化。指导老师庄烈永对每位学员揉好的泥进行检验,并指出其中存在的问题。
陶瓷成型的方式很多,有泥条盘筑、泥球垒结、泥板成型、拉坯成型等,大家都做了不同的尝试。看起来简单的手工盘筑法,隐含了很多技巧。如何使泥条连接?如何让整个器物在干燥的过程中不会断裂?如何使器物表面平滑?这些都需要在实践中找到结果。
”拉坯成型对初学者难度较大,指导老师一一教授手法和注意事项,提醒可能发生错误的情况,通过三个多小时的努力,大家都做出了自己较为满意的作品。
本周末,学员们将对自己的作品装饰、上釉,并进行烧制。
此外,拓展课程中我们将前往永嘉坦头窑等窑址进行现场考察学习,还将探访当代新瓯窑的品牌工作室,追寻瓯窑在新时代的生命痕迹,敬请期待!
课程“剧透”
什么是“瓯窑”?
瓯窑是温州的本土瓷窑,因主要分布于瓯江流域,故名,迄今已发现两百余处青瓷窑址。西晋杜毓的《荈赋》中记载:“器择陶拣,出自东瓯”,是现存历史文献中最早关于陶瓷产地的记载。瓯窑作为我国最早有文献可考的历史名窑,在早期陶瓷发展史上有重要历史地位。自东汉中晚期烧制出成熟瓷器,历经东晋南朝、唐五代、两宋三次黄金发展期,留下一批让文物研究者、收藏家和艺术家们都赞叹不已的瓷器精品。
“陶”和“瓷”是一回事吗?
中国人早在约公元前8000-2000年(新石器时代)就发明了陶器。中国瓷器是从陶器发展演变而成的,原始瓷器起源于3000多年前。
陶器使用一般黏土即可制坯烧成,瓷器则需要选择特定的材料,以高岭土作坯。陶器烧成温度低,胎体硬度较差,瓷器的烧成温度高,敲击时声音清脆。陶器的坯体即使比较薄也不具备半透明的特点,而瓷器的胎体无论薄厚,都具有半透明的特点。陶器有不挂釉和挂釉的两种,挂釉的陶器釉料在较低的烧成温度时即可熔融;瓷器的釉料也有两种,既可在高温下与胎体一次烧成,也可在高温素烧胎上再挂低温釉,第二次低温烧成。
为什么瓷器要上釉?
上釉,就是所谓在烧制陶、瓷器时,首先应该烧制毛坯,烧好后拿出来上釉,然后再烧的一种方式。在烧制好的毛坯上涂覆上一层玻璃质的釉层,主要起到保护和装饰作用。
釉有很多种,以石英、长石、硼砂、黏土等为原料制成的物质,涂在瓷器、陶器的表面,烧制成有玻璃光泽,可分为结晶釉、裂纹釉等。
“泥条盘筑”和“拉坯”有啥区别?
两者皆为陶瓷制作方法。“泥条盘筑”法在制作时需先把泥料搓成长条,然后按器型的要求从下向上盘筑成型,再用手或简单的工具将里外修饰抹平,使之成器,古代的先民们在制作大型生活用陶时,基本上采用泥条盘筑这种成型方法;“拉坯”则是将制备好的泥料放在坯车上,用轮制成型方法制成具有一定形状和尺寸的坯件。
瓯窑“双绝”是什么?
东晋时期,瓯窑的缥瓷和褐彩工艺并称“双绝”,名扬天下,为瓯窑首次发展高峰时期。
“披黄苞以授甘,倾缥瓷以酌醽”。“缥瓷”是瓯窑青瓷中的上品,因其釉色如淡青色的丝帛而得名。这种瓷器因具有胎骨细腻、釉层薄而透明、釉色淡青、晶莹滋润、硬度高、击声发脆、造型秀雅等特色而名闻遐迩。
2017年度“浙江省考古重要发现”——唐代龙下坦头窑址发掘
去年,我市永嘉坦头唐代瓯窑遗址成功入选2017年度“浙江考古重要发现”,成为今年8个项目中的一个。
永嘉坦头唐代瓯窑遗址是首次完整发掘出唐代瓯窑窑场,也是目前发现的最为完整的瓯窑窑场结构,基本可以复原唐代的制瓷工艺流程。
此外,这片遗址也是首次在窑址上发现丰富的祭祀遗迹,首次较全面地揭示了唐代瓯窑产品的基本面貌与特征,首次在上林湖以外地区发现了用釉封口的瓷质匣钵以及部分可以与秘色瓷媲美的高质量青瓷,首次在窑址中发现纪年标本,首次发现唐代“官作”字样。
瓯窑是怎么衰落的?
进入北宋后,瓯窑陶瓷工艺随着海上陶瓷之路的贸易发展,大胆吸收异域风格,器型的创新,褐彩工艺的图案化、文字化创新,大量瓯窑青瓷产品漂洋过海,享誉海内外,为瓯窑的第三次发展高峰时期。
南宋之后随着龙泉青瓷等窑口的兴盛,瓯窑逐渐衰落。
指导老师
张仁:
浙江东方职业技术学院瓯窑学院常务副院长,温州市瓯窑学会副会长、秘书长,温州博物馆之友协会瓯窑传承发展专业委员会主任;《瓯窑风度》作者。
庄烈永:
浙江东方职业技术学院瓯窑学院陶艺指导老师、温州市瓯窑学会理事,工艺美术师,瑞安市工艺美术协会秘书长,瑞安市第二实验小学陶艺教师,2005年接触陶艺,现师从景德镇陶瓷大学繆松兰教授研究陶瓷釉料。
王瑜:
浙江东方职业技术学院瓯窑学院陶艺指导老师、温州市瓯窑学会会员。
关于瓯窑学院
瓯窑学院是浙江东方职业技术学院与温州市瓯窑学会携手合作,以瓯窑文化为切入点,共同合力推进瓯文化的收藏保护、学术研究与传承发展之路,所创办的隶属浙江东方职业技术学院的二级学院。学院总面积2000多平米,下设瓯窑古陶瓷博物馆(筹)、临展馆、瓯窑教室、瓯窑古陶瓷标本库、瓯窑学术交流中心、瓯窑大师陈景炜工作室、瓯窑创意创业中心、瓯窑制作中心(东瓯手作坊)、瓯窑烧制(研发)中心;是全国唯一集瓯窑收藏保护、学术研究、传承发展、创业创新功能为一体的综合性文创类学院。
手工实验课堂
温州博物馆手工实验课堂2017年夏正式开启,是温博对外常设的一个专业品牌,已陆续推出石碑拓制、活字印刷、夹缬、蜡染、蓝印花、古籍装订、篆刻、转轮制陶瓷等手工课,将这些历史悠久、内涵丰富,实用性和艺术美感兼备的传统手工艺逐渐介绍给公众。课堂形式分为授课和讨论、动手和创作两个环节,由授课教师介绍手工艺的历史源流、经典作品赏析以及该项工艺在当下生活中的应用,然后由学员亲自参与制作和实践。
课程不仅面向青少年儿童,也面向对传统手工艺感兴趣的成年人,根据不同年龄人群学习特点,制定不同的授课模式。每月开3~4次课程。对传统手工艺感兴趣的观众可以持续关注温州博物馆官方网站和微信公众号发布的活动信息。欢迎大家走进温博的手工实验课堂,感受传统手工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