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8-07-19
古琴是中国文人最推崇的乐器,其音乐追求的是情感上的共鸣和精神的境界,这个境界处在博大与博雅之间。此博大博雅的“博”与博物馆的“博”,其内涵恰恰是相同的。得源于这样的机缘,古琴艺术梅庵琴派国家级传承人刘善教先生和虞山琴派国家级传承人朱晞先生分别于7月13日、14日,在温州博物馆文化驿站连作两场古琴之夜分享,带来空灵琴音,也分享了他们对古琴、古琴历史、古琴流派以及古琴未来发展的理解。
梅庵琴派融汇明清以来众家所长,旋律豁达广阔;虞山琴派代表了中国文人的最高审美,旋律婉转含蓄。虽然两派风格有所不同,但它们的本质皆是体现中国传统的审美取向,古琴以人为本,激发弹奏者探究自己的内心的欲望,和自己对话,寻找真正的自己。
朱晞先生说:“古琴的最高追求并不是旋律,而是那一点弦外之音”。艺术是往前走的,两位先生谦称自己仅仅是文化传承者,他们并不想将古琴定死在条条框框里,他们希望的是将古琴艺术中能脱离时间空间的精华保留下来,随着时代往前走。这也道出了博物馆的工作宗旨和方向:保存真实历史,弘扬优秀文化,引领人类进步的方向。
温博大厅高耸空旷,空间共鸣极好,弹奏古琴是再适合不过了。两晚琴事,来宾众多,多是习琴者或琴乐爱好者。有的专从外地赶来,有的连听两晚却还未尽兴。台上,两位先生风度翩翩,娓娓道来,台下听得认真,间或轻言细语,间或举手发问。
待琴音一起,瞬间凝神静气,仿佛陶醉之态。或如潺潺流水,或月下听松,或似倚楼思人,或深沉惜别,万千感受尽在一泓清音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