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8-08-30
温博的文物要亮相央视啦!
在日前进行的《2018中国戏曲大会》录制现场,温州南戏和温州博物馆馆藏的珍贵文物一起亮相!
《中国戏曲大会》是继《中国汉字听写大会》《中国成语大会》《中国谜语大会》、《中国诗词大会》之后,中央电视台于2017年再次推出的一档大型中华传统文化节目。节目除了沿用此前央视《中国诗词大会》的形式,还根据戏曲特点,增加了试听题、辨识题、剧目题等形式。
温州也将派出两名选手,赴央视参加百人团答题!
该期节目预计在今年国庆期间播出,在此之前,快来抢先做好“功课”吧!
现场实景演出
永昆《张协状元》
永昆《琵琶记·吃糠》
瓯剧《酒楼杀场》
瓯剧《水牢》
视频题
越剧《荆钗记·见娘》
戏曲文物
清代南戏《秋胡戏妻》石雕构件
清代南戏《张协状元》石雕构件
揭开两件登场文物的“神秘面纱”
清代南戏《张协状元》石雕构件
这件石雕高25.0厘米,宽17.0厘米,刻画了《张协状元》第四十一出内容:张协梓州赴任,路过五鸡山,轻装上山欲杀贫女的一出。名利熏心,忘恩负义的张协持剑刺向贫女左手,勤劳善良的贫女遇刺时惊惶失措的表情跃然“石”上。作品雕刻粗犷而又生动,除主要人物外没有多余的亭台楼阁之类的布景,给人一种简练和古朴的感觉,为昔日南戏中场景和人物形象的真实写照。
《张协状元》由温州九山书会的才人编撰,是现存宋代南戏的唯一传本,是中国迄今发现的最早、保存最完整的古代戏曲剧本。1920年,中国学者叶恭绰先生游历欧洲,在英国伦敦街头一家小古玩店偶然发现并买回了一卷明代嘉靖年间内府重写本《永乐大典》(第13991卷),上有三种南戏。《张协状元》即是其中之一。1931年,北京古今小品书籍印行会据复制本刊印。其原件在抗战期间保存在天津一家银行的保险柜中,后一直下落不明。到1979年10月,著名戏曲理论家钱南扬先生整理为《永乐大典戏文三种校注本》,并正式出版。2009年11月21日至22日,南戏国际学术研讨会在南京召开。台湾嘉义大学汪天成教授发表《〈永乐大典戏文三种〉的再发现》论文。据他考证,现藏于台湾“国家图书馆”的《永乐大典》第13991卷是当年叶恭绰先生从英国购回的原本。
《张协状元》其故事梗概如下:张协上京赴考,途经五鸡山时遇盗被洗劫一空,只得躲进古庙,被王贫女收留,后二人结为夫妻。张协进京高中状元。贫女上京寻夫被赶出大门,只得乞讨回家。张协赴梓州任命,途经五鸡山,以剑劈贫女,使之跌入深坑,幸被李太公救出,后被去梓州当刺史的王德用收为义女。在谭使节的调停下,王德用不仅宽恕了张协拒婚而使其女胜花羞愧而死的积怨,而且又将义女嫁给他为妻,使张协终于与贫女破镜重圆。它比较全面地保留了早期南戏的基本面貌及演出形式,呈现了我国古典戏曲剧本体质的雏形,是研究中国古代戏曲的重要史料,被现代史学界誉为“戏曲活化石”和“中国第一戏”。
清代《秋胡戏妻》石雕构件
这件石雕高23.0厘米,宽16.0厘米,刻画南戏《秋胡戏妻》内容。这件石雕刻画了身居高官的秋胡厚颜无耻的从怀里拿出黄金挑逗采桑女。采桑女右手提采桑篮,右手执长柄采桑钩,转身回避,一脸正气全然不为达官和金钱所动,恰如其分地描摹出《秋胡戏妻》戏文中的舞台形象。
《秋胡戏妻》的故事源自汉代刘向《列女传》,唐代则有《秋胡变文》。其主要内容为秋胡从军十年,回家时与妻子已互不认识。桑园相遇,挑逗调戏,遭到采桑女的痛骂,及至回家,才知桑园里采桑女正是自己妻子。秋胡妻因为鄙夷丈夫的污行不义,最终投河而死。
在《永乐大典》第13991卷中收录的《宦门子弟错立身》第五出,从“排歌”开始到“鹊踏枝”四曲,共推荐了南宋至元初戏文29种,其中“那吒令”曲文中唱到《秋胡戏妻》这一剧目,可见《秋胡戏妻》是早期南戏中重要戏文之一。遗憾的是《秋胡戏妻》的南戏文本已失佚,没能传承于后世。元代中后期,戏曲作家石君宝将其改编为《鲁大夫秋胡戏妻》杂剧,但该剧改动较多,如结尾采桑女迫于婆婆说情并以死相挟,勉强相从,遂以团圆结局。
这些戏剧知识你一定要知道
永嘉昆曲是南戏后裔,永昆的《张协状元》是我国至今发现最早、保存最完整的戏曲剧本、被誉为“中国第一戏”、由南宋时期温州九山书会才人编撰,直接继承南宋戏文精华,具有鲜明的南戏传统特色,对抢救、发展永昆有着里程碑般的意义,甚至赢得“一出戏救活一个剧种流派”的美誉,曾获中国戏曲界的最高专家奖——中国戏曲学会奖。
图为《张协状元》
图为《琵琶记》
瓯剧又称“温州乱弹”,是流行在温州一带的古老剧种,有着四百多年的历史。瓯剧的音乐唱腔由高腔、昆腔、乱弹、徽调、滩簧、时调等多种声腔构成,现代瓯剧以唱乱弹腔为主,兼唱他腔。一剧中兼唱几种不同声腔,表演上已形成统一的艺术风格,具有朴素、明快、粗犷而细腻的特点。文武兼备,唱做并重,以做工见长。
图为《酒楼沙场》
图为《水牢》
温州市越剧演艺中心(原温州市越剧团)始建于1951年,浙江省一级剧团。首任团长为温州著名演员黄湘娟,现任中心主任为剧团徐派第二代传人黄燕舞。建团以来,剧团创作、改编、整理、移植了二百多个各种题材的剧目,并相继涌现了一批在越剧界享有一定声望的知名表演艺术家和编创人才,为越剧艺术的继承、创新和发展做出了贡献。
图为《荆钗记·见娘》
上一篇:图记第四届温州博物馆启蒙开笔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