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

/Template/Default/Column/20210324094511632.jpg

博物馆里过重阳,三世同堂其乐融融

时间:2018-10-18

重阳佳节,温州博物馆文化驿站举办了一场“三世同堂”的瓯越文化分享沙龙。

微信图片_20181018081721_副本.jpg

农历九月初九重阳节是中国重要的传统节日。古时的重阳习俗有登高、赏菊、祭祖等等,到了现代又延伸出敬老的内涵,这令重阳节的意义,从先人转向了今人,从历史转到了当下。可是提起重阳,很多人都有些迟疑,找不出多少与这个节日相关的记忆,有的人甚至不知道在这个节日要做些什么。

这正是温州博物馆举办本次主题“九九重阳、敬老久久”分享会的意义,既是为了寄托亲情,更是为了延续中华的传统文化。

聆听瓯菜文化

温州过重阳的饮食之风,除了饮茱萸、菊花酒,吃菊花食品之外,还有许多,其中最有名的就是吃重阳糕。

此次活动特别邀请了瓯菜技艺代表人物叶国光先生和中式面点师姜建锋先生,由他们分别为来宾做瓯菜文化以及重阳糕制作方法的分享。

微信图片_201810180817211_副本.jpg

微信图片_201810180817212_副本.jpg

微信图片_201810180817213_副本.jpg

叶国光先生介绍了瓯越文化和瓯菜的研究背景、发展过程,并在讲到瓯菜的点心门类时,提到了温州过重阳节,必不可少的重阳糕。

现场观众听得津津有味,非常入神。

微信图片_201810180817214_副本.jpg

微信图片_201810180817215_副本.jpg

微信图片_201810180817216_副本.jpg

叶国光先生还将他历时5年写成的《温州菜及典故》书籍赠送给现场每位观众,希望更多温州人能够按照当季食材,照着菜谱做瓯菜给家人吃,享受瓯越美食带来的惬意与温暖。

同做共品重阳糕

在叶国光先生讲述瓯菜文化的同时,现场姜建锋先生在一旁同步制作着重阳糕。

微信图片_201810180817217_副本.jpg

微信图片_201810180817218_副本.jpg

微信图片_201810180817219_副本.jpg

微信图片_2018101808172110_副本.jpg

糯米粉、大米粉和细砂糖经过搅拌,成为半干半湿的原味粉,被放入筛网搓散过筛,再撒上蔓越莓干、蓝莓酱和桂花,一份小巧可爱的重阳糕就可以上锅蒸制了。

微信图片_2018101808172111_副本.jpg

蒸熟后的重阳糕绵软香甜,淡淡的桂花糯米香溢满了整个文化驿站。

微信图片_2018101808172112_副本.jpg

微信图片_2018101808172113_副本.jpg

微信图片_2018101808172114_副本.jpg

微信图片_2018101808172115_副本.jpg

在了解了重阳糕制作方法后,每个家庭都跃跃欲试,想要亲手体验一番。在面点师的指导下,每组家庭都“大手”牵着“小手”,同心协力做出了一份香甜可口的重阳糕。

在这个特殊的日子里,让孩子们体验与老人间浓浓的亲情,并用自己的行动来表达对爷爷奶奶的情感。这份重阳糕的甜,不仅来自于蔗糖,更是来自于家人之间亲密的互动。

微信图片_2018101808172116_副本.jpg

微信图片_2018101808172117_副本.jpg

“平时上班没时间,周末加班、辅导孩子学习,很少有机会有时间陪陪爸妈!知道老爷子喜欢瓯菜,正赶上博物馆组织这样的活动,就带着全家一起来了!孩子还能动手制作,老少皆宜!太好了!”趁着周末假期来博物馆的林先生对此次文化驿站推出的多项活动连连称赞。

留住幸福时刻

博物馆文化驿站特意在活动现场布置了一个温馨的场景,给参加活动的家庭在吉庆的日子里留下一张有意义的全家福。

微信图片_2018101808172118_副本.jpg

         微信图片_2018101808172119_副本.jpg

       微信图片_2018101808172120_副本.jpg

       微信图片_2018101808172121_副本.jpg 

       微信图片_2018101808172122_副本.jpg

       微信图片_2018101808172123_副本.jpg

       微信图片_2018101808172124_副本.jpg

版权所有:温州博物馆   浙ICP备10019571号-1

浙公网安备 33030202000540号

  • 微信公众号

  •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