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

/Template/Default/Column/20210324094511632.jpg

换个方式对话历史——记“漫谈苏渊雷与断碑砚的故事”沙龙分享会

时间:2018-11-08

114日下午,以“大师风范 薪火相传——漫谈苏渊雷与断碑砚的故事”为主题的文化沙龙在温州博物馆文化驿站成功举办。

苏渊雷的外孙、学者张强先生专程从沪来温,与听众聊他眼中的苏渊雷先生,及苏老收藏“断碑砚”的故事。苏渊雷先生故交温州师范学院沈洪保教授、苍南历史文化研究会理事林勇先生作客现场,分别畅谈自己与苏老亲身交往的生动趣事。本次沙龙由温州市文联创研室副主任、市书法家协会副主席兼秘书长陈胜武先生主持。

微信图片_20181108094124_副本.jpg

“钵水斋”往事

“钵水斋”是苏渊雷的斋号,缘何而来呢?张强先生就从这里讲起。

“钵水”二字源自《大唐西域记》中佛教典故:龙树托钵,提婆投针,取“学海无涯,一针到底”之意。宇宙世界的学问像水一样无边无际,像一根针钻到底才可能解决问题。可能这便是苏渊雷治学态度的写照。钵水斋从最初的一家书店名,沿用为书斋名,在上海则是苏老举办的文化沙龙的代名词。这也是苏老晚年自署 “钵翁”的由来。

微信图片_201811080941241_副本.jpg

微信图片_201811080941242_副本.jpg

微信图片_201811080941243_副本.jpg

微信图片_201811080941244_副本.jpg

微信图片_201811080941245_副本.jpg

断碑砚的故事

张强着重和大家分享了苏渊雷与他最重要的收藏——断碑砚的故事。

断碑砚的全名是“东坡墨妙亭诗残刻十七字断碑砚”,本是苏东坡写的一首墨妙亭诗刻的石碑,该诗展现苏东坡“立朝守正、忠直敢言”“知命者必尽人事”的人格。后世文人仰其“忠正”的文人品性,竞相收藏残碑。明末抗清忠臣黄道周琢为砚台来供养,后又被清代“忠节”大臣袁昶所收藏。可谓“一砚三忠”。

微信图片_201811080941246_副本.jpg

断碑砚

张强说:“断碑砚流传千年,为文人名士争相收藏供养,正因为它凝聚了这一砚三忠所代表的中华民族的精神气节,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神存在,值得后人继承和发扬。”在艰难困苦时期甚至牢狱内,苏老虽身陷危难,仍艰苦奋斗。可以说,是随身相伴的断碑砚给了他极大的精神支持。在那段颠沛流离的岁月中,断碑砚成为了苏渊雷最好的患难挚友和精神寄托。

“十年动乱,人天如客,此砚独存,宁非快事!” 这是苏老对 “断碑精神”和苏东坡名士风流的继承。

微信图片_201811080941247_副本.jpg

苏老指导张强先生学习篆刻

    微信图片_201811080941248_副本.jpg

    微信图片_201811080941249_副本.jpg

苏老生活剪影

张强还展示了苏老的生活剪影和一些生活细节,听众们从中更加深入了解了苏渊雷先生,更清晰地感受到苏老的治学精神和文人气质。

陈胜武先生有感而发:“现在收藏界往往是看中作品市场价值,我觉得这种收藏是比较肤浅的,我们研究名家的作品,收藏名家的作品,应该看他背后贯穿的历史底蕴和文化价值,这既是中国文化的优秀的精神气节,也是我们文化的核心宝藏。

故交回忆

温州师范学院沈洪保教授与苏渊雷先生是故交,曾共同参与编撰《汉语大词典》。

沈教授回忆,当年国家要搞《汉语大词典》这个重点科研项目,当时苏先生正好在家乡,大家都知道他学问高,就由他去把苏先生请了过来。

沈教授用“了不起”三字评价苏渊雷先生。他说,“苏先生书画好,学术好,是中国知识分子的一个缩影,一个代表人物,起起落落、经历苦难、经历坎坷。苏老的外孙把他的经历讲出来,我觉得这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

微信图片_2018110809412410_副本.jpg

“老粉丝”的记忆

用林勇先生自己的话说,他是苏老的“老粉丝”。此次参加分享沙龙,他专程带来30多件与苏老相关的实物资料,包括苏老赠予的手抄诗稿、题写的《温州日报?科教专刊》原稿、为温州其他文化人士创作的诗书画或题写的字等。

微信图片_2018110809412411_副本.jpg

林勇先生收藏的剪报

1983824日,苏老受邀出席一次党史活动,在江滨饭店座谈、会客。林勇慕名前往,获苏老当场写书法赠送,并有幸获嘱“海水遥空绿,夏云多奇峰”之句。从此与苏先生相识。

从相识、相叙到相知,林勇以讲故事的形式,把自己与苏老十余年交往相处的点滴往事向大家娓娓道来。在他的口中,苏老上海住址的门牌号码、拜访苏老的每一次具体日期时间等诸多数字清晰如昨,脱口而出。他与苏老的交集从一位青年人对知名学者的敬仰之情逐渐上升到跟随他学习的忘年交情。这些点滴往事都收集在林勇先生主编的《泓钵集》中。现场的桌上、墙面上都展示了林勇多年整理出的与苏老有关的书籍以及收藏的书画作品等,他为大家一一讲解、分享。

微信图片_2018110809412412_副本.jpg

林勇先生分享与苏老的交往趣事

    微信图片_2018110809412413_副本.jpg

林勇先生分享断碑砚拓片

    微信图片_2018110809412414_副本.jpg

苏渊雷为温州日报·科教专刊题写刊名

致敬先贤 吟诵抒怀

陈胜武先生师从书法名家马亦钊先生,他不仅是一位书法和文史爱好者,也是继承传播传统吟诵的专家。他讲到,近代的文史大家往往会在他们景仰的文人士大夫生日的时候举办雅集,追思先贤,题写诗词,这是一种令人羡慕的文人活动。他借1962年钵水斋雅集题诗的内容,与大家分享了一段苏老邀约同道中人雅集,赏断碑砚致敬东坡先生的故事,让听众从中学到不少文史小知识。

为致敬先贤之风,陈胜武当即以传统吟诵调现场吟诵苏渊雷先生1962年钵水斋雅集题诗,将现场气氛推到高潮。他还分享了纪念苏渊雷先生诞辰百年而创作的书法作品,以石鼓文“悠游六艺,涉猎中西”来表达对苏渊雷先生的景仰之情,并分享与苏渊雷长子、国画大师苏春生交友往来的信札等。

活动最后,为了“唱和”苏渊雷先生所藏断碑砚的主题,陈胜武将苏东坡的《龙尾砚歌》以温州方言吟诵调赋韵吟诵,为整场活动圆满收尾。

微信图片_2018110809412416_副本.jpg

陈胜武吟诵苏东坡的《龙尾砚歌》

当天的活动听众以温州的文史爱好者为主,有不少观众被嘉宾分享的精彩内容临时吸引来。听众们认为这样的沙龙活动既有文史的内涵和分量,又有多重形式的表现,有意思,接地气,普遍好评。

活动现场留影

    微信图片_2018110809412417_副本.jpg

    微信图片_2018110809412418_副本.jpg

    微信图片_2018110809412419_副本.jpg

    微信图片_2018110809412420_副本.jpg

    微信图片_2018110809412421_副本.jpg

    微信图片_2018110809412422_副本.jpg

 


版权所有:温州博物馆   浙ICP备10019571号-1

浙公网安备 33030202000540号

  • 微信公众号

  •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