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9-01-24
版画与年味
时间/2019年1月27日14:00 - 16:00
地点/温州博物馆文化驿站
名额/ 60人
方式/请关注“温州文化云”微信公众号
俗话说,过完腊八就是年。屈指一算,还有两周不到的时间就是热闹的传统大节——春节。作为温博文化驿站戊戌狗年的最后一场活动,我们就来聊聊版画艺术和传统年味的碰撞。
窗花、春联、年画、鞭炮、年货,这些都是地地道道的春节符号。年画可是咱们中国特有的民间美术形式,流传历史悠久,寓意吉祥,自古以来就表达了老百姓祈祷丰收、祭祀祖宗、驱妖除怪的愿景。久而久之,年画成为了过年必不可少的物件儿。从“门神”这样的神像题材到“连年有余”等喜庆题材,传统年画的题材随着木板印刷术的兴起变得丰富多彩。
北宋木刻套色版画《蚕母》
版画艺术伴随着印刷术的发明与发展,拥有非常悠久的历史。中国古代版画主要是指木刻版画,如温州博物馆历史馆展示的北宋套色版画《蚕母》图,就具有较高的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
当代版画主要指由艺术家构思创作并且通过制版和印刷程序而产生的艺术作品,是以刀或化学药品等在木、石、麻胶、铜、锌等版面上雕刻或蚀刻后印刷出来的图画。比如在温州博物馆的固定陈列“王维新铜版画陈列厅”中的铜版画,温州博物馆历史厅中展示的抗战题材木刻版画等。
按照美术界的分类,绘画包括国画、油画和版画。年画虽是用木板印刷,却并不被列入绘画艺术的范畴,而是一种民间工艺。这是怎么回事?年画和 “版画艺术”又有怎样的关联和碰撞呢?
本期活动,我们请到了温州商学院副教授廖笑焱女士来与大家分享一个当代版画艺术和传统年画的话题。
分享嘉宾廖笑焱
民盟中央美术院浙江分院副院长、浙江华夏书画学会副会长、温州分会会长、温州商学院副教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浙江省版画家协会理事。
主持参与6项省部级、市厅级课题。发表论文10余篇,出版专著2部。艺术作品多次在国家级和省级专业艺术展览中获奖或入选,参与2次国际交流展出。部分作品被中国美术馆、浙江美术馆、陕西美术博物馆等国家机构收藏。
主要代表作品:《晓蔚藏书》第32届国际藏书票双年展、《中国长城》全国教师优秀作品奖、《歇》中国水彩画写生精品大展优秀奖、《都市美容厅》全国水彩画人物画展、《张溪》第九届全国三版展、《楠溪雪霁》全国第十八届版画展、《志愿者》第九届全国水彩、粉画展、《石窟艺术、龙门系列之二》浙江省水彩画银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