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9-07-11
7月7号,“江南烟雨中的长安——圆珍眼中的大唐世界”展厅迎来了一拨特殊的宾客。两幅唐代礼乐题材的绘画被放大成巨幅悬挂起来,绘画前坐着一位头戴幞头抹额、身着紫色圆领襕袍、怀抱琵琶的“唐代人”。在他弹奏的复原乐曲中,观众仿佛真的回到了千年前,与唐朝的古人一起享受音乐的魅力。
这位演奏者是唐代礼乐复原组的组长——徐戈。谈起复原唐代礼乐的初衷,他说是因为看见中国银幕上的乱象——明明是中国人呈现出的中国古代面貌,却是西方人对中国幻想的“东方主义”场景,而作为邻国的日韩,对展现古代面貌还保持着自身传统的审美。这样的差异,引起了他的反思,促使他下定决心复原唐代礼乐。
复原的过程是辛苦的,中国传统的音乐体系近乎失传,现存的古谱少之又少,徐戈和他的复原团队多年来到处收集古谱(复原组的许多古谱都是他们自己从国外手抄回来的),同时也不断地学习、复原传统乐器。活动现场,徐戈为观众们演奏了复原组的作品,琵琶秘曲《太常博士杨真操》《石上流泉》《啄木调》,以及筚篥《海清波》等。
观众们仔细观看复原组抄录的唐代乐谱
点击欣赏唐代礼乐复原组现场演奏作品
为了展示出最佳的效果,他们在服饰、道具和布局都下足了功夫。虽然唐代礼乐复原组的资金有限,但成员们秉承着“穿破不穿错”的理念,尽可能地去贴近历史上的大唐。“我所理解的‘文化自信’,需要建立在国人对自己国家民族历史实际情况有真实的理解上。”徐戈说。
现场的观众被复原组诚挚的态度深深感染,经过此次活动,他们也许会用新的视角去看历史的真实,从中树立起更稳固的文化自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