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

/Template/Default/Column/20210324094511632.jpg

活动报名|雅玩与雅趣——古代文人的书房

时间:2019-07-11

微信图片_20190711102925_副本.jpg

主办

温州博物馆

温州博物馆之友协会

雅玩与雅趣古代文人的书房

时间713日,19:00-21:00

地点温州博物馆办公区多功能教室(世纪广场靠近水池东侧小门进入)

报名人数30人(谢绝未成年人)

报名请关注“温州博物馆”微信公众号

在这样一个日渐喧嚣浮躁的时代,人们越来越向往古人那种宁静淡泊的生活状态,其中,尤以文人生活中的书斋文化为甚。

君子清居所伴之物,绝不仅仅只为满足悦目之欢,更在于对心性品格的滋养。真善之物,皆有其德行。书房中每日静默以对的文房佳器,是文人生命中的真善之友,陶其情,养其气,诚可久居长伴。

在过去,文人的案头摆设哪些清玩?因何用?因何设?又寄托了主人的哪些情思?探究之下,竟有无限意味。

“斋中长桌一,古砚一,旧古铜水注一,旧窑笔格一,斑竹笔筒一,旧窑笔洗一,糊斗一,水中丞一,铜石镇纸一。左置榻床一,榻下滚凳一,床头小几一,上置古铜花尊,或哥窑定瓶一,花时则插花盈瓶,以集香气,闲时置蒲石于上,收朝露以清目。或置鼎炉一,用烧印篆清香。冬置暖砚炉上。壁间挂古琴一,中置几,如吴中云林几式最佳。壁间悬画一,书室中画惟二品,山水为上,花木次,鸟兽人物不与也。”    ——明·高濂《遵生八笺·起居安乐笺》

这段对书斋陈设的描述虽有些繁琐,却让我们看到了一间舒适古雅的古代书斋的样子。

温博文化驿站本期特邀文人书斋文化之研究者、雅玩者、好玩者、倾慕者,共聚畅谈雅玩与雅趣——古代文人的书房”两三事。

分享嘉宾华慈祥

微信图片_201907111029251_副本.jpg

“上海博物馆工艺研究部研究员、上海市文物鉴定委员会委员。从事中国古代工艺美术研究,专攻文房四宝及文房用具。有《文房用具》、《上海博物馆藏品研究大系——中国古砚》、《惟砚作田——上海博物馆藏砚精粹》等著作;策划《上海博物馆藏文房四宝展》、《惟砚作田——上海博物馆藏砚精粹》展。

中国的文房中,除了笔、墨、纸、砚外,还有许多辅助书写工具,如水注、水盂、笔洗、笔架、笔筒、笔船、墨床、臂搁、调色器、文具盒等。这些各具功能的文具与“文房四宝”共同构成文人笔耕丹青之必要条件,同时也营造出高洁雅逸的书斋情趣。

各种文具各有起源,商周有玉调色器;两汉以降,水注、水盂、镇纸等时有出现;唐宋,书画艺术渐盛,文具的品类增多,制作也愈发完善,反映了文人雅士对器物形态美的追求;明清,文房的所备之物已一应俱全,除实用性外,日益讲究装饰性和艺术性,形制或取意自然,或效法古物,文具已成为书斋案头的清玩之物。

上海博物馆工艺研究部研究员、上海市文物鉴定委员会委员华慈祥将分享文具的起源、流变以及书斋中的雅物美器。

分享嘉宾陈万亨

微信图片_201907111029252_副本.jpg

“九篁草堂主人 职业画家,策展人 中国美术学院国画花鸟硕士

自古以来,菖蒲就和兰花、水仙、菊花并称为"花草四雅"之一。文人书房或画室多养菖蒲,甚至有“无菖蒲不文人”的说法,可见菖蒲在文人心中的地位。有人说,这是因为本草纲目记载,菖蒲的夜露能够润眼。但也有人以为,是因为菖蒲的植栽不需泥土之故,不依附、不逢迎、超然物外、隐逸绝尘的气质正应了高洁的文人情结。

温州职业画家陈万亨喜花草,好虫鱼,养殖菖蒲多年。他将在活动中介绍菖蒲和文人的关系,聊聊文人画室和古代绘画,并简单介绍菖蒲的养殖小经验。

分享人万亨 

特邀演出嘉宾杜晓帆

微信图片_201907111029257_副本.jpg

 


版权所有:温州博物馆   浙ICP备10019571号-1

浙公网安备 33030202000540号

  • 微信公众号

  •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