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

/Template/Default/Column/20210324094511632.jpg

夏令营“密报”第一期出炉!请查收!

时间:2019-08-15

温州博物馆第二届养正国学夏令营前日开营,想知道小营员在夏令营究竟如何生活?老师们又给小营员带来了什么样的收获?走进今日的养正国学密报!

密报一授之礼仪·传之绳墨

《春秋左传?正义篇》曾云:"中国有礼仪之大,故称夏;有服章之美,谓之华。"作为华夏子民的小朋友们入营的第一课,自然就是礼仪习养课了。随着古琴的配乐缓缓响起,身穿汉元素服装的小朋友们坐在蒲团上,在音乐中慢慢静下心,和老师一起进入夏令营的第一堂课。

微信图片_20190815091158_副本.jpg

微信图片_201908150911581_副本.jpg

微信图片_201908150911582_副本.jpg

如何正衣冠?如何作揖?是左手在前还是右手在前?在老师的演示结束后,小朋友们一下子变成了好奇宝宝,迫不及待地询问老师各式各样的问题,在老师的讲解和帮助下一步步模仿老师的动作。通过课程,孩子们不仅认识到了礼仪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还纷纷表示自己一定要做一个知礼节的小朋友。

微信图片_201908150911583_副本.jpg

微信图片_201908150911584_副本.jpg

密报二圣人训蒙·雕琢方圆

跟随密报小记者一步一步靠近教室,便逐渐能听到孩子们朗朗读书声“弟子规,圣人训……” 走进教室一看,小朋友们抑扬顿挫地跟读《弟子规》,稚嫩的脸上写满了认真,国学经典的音律在整齐的童音中分外好听。

微信图片_201908150911585_副本.jpg

在课堂活动中,小朋友们积极举手发言,和老师讨论自己不同的理解与认识。老师也细心回答小朋友的问题,时不时穿插一些风趣幽默的德育小故事,激发了小朋友们的学习兴趣,使小朋友明白了做事成人的道理。

微信图片_201908150911586_副本.jpg

微信图片_201908150911587_副本.jpg

密报三夹缬蓝染·传承非遗

在上课前,同学们就对老师带过来的夹缬作品爱不释手,一个劲地问老师这是怎么做的。在知道这节课就是教他们自己亲手做一块属于自己的夹缬作品后,小朋友们都乖乖地坐在位置上,翘首以盼等待老师上课。

微信图片_201908150911588_副本.jpg

在染布前,老师先教小朋友辨别蓝草。“原来板蓝根的叶子可以染出蓝色?”小朋友们不由自主地发出惊呼。布料被板子紧紧夹住送入染缸,拿出染缸后一遍遍冲洗晾干,小朋友们兴奋得手舞足蹈。随着一块块作品的诞生,对夹缬非遗文化的热爱也逐渐深入小朋友们的心中。

微信图片_201908150911589_副本.jpg

微信图片_2019081509115810_副本.jpg

微信图片_2019081509115811_副本.jpg

密报四木工榫卯·匠人精神

当小朋友们第一次听说,泰顺廊桥的建造过程没有用到一颗钉子的时候,一个个都惊讶地捂住了嘴巴:“那廊桥这么多年怎么没塌啊?”

微信图片_2019081509115812_副本.jpg

随着老师的深入诠释,小朋友们开始理解榫卯结构的稳定性,并迫不及待地操作起老师准备的榫卯小模型。当小朋友知道,只要操作得当,两块木结构之间就能严密扣合之后,对古人的智慧充满了敬佩,也由衷赞叹传承这些技艺的匠人们“了不起”。

在接下来的夏令营学习中,小朋友们还将学习武术、拓印、剪纸、汉字临摹等传统项目。我们希望小朋友们在夏令营中可以“玩中有学,学中有玩”,在博物馆里学习到古人的智慧,与传统礼仪对话,与优秀美德对话。

 


版权所有:温州博物馆   浙ICP备10019571号-1

浙公网安备 33030202000540号

  • 微信公众号

  •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