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

/Template/Default/Column/20210324094511632.jpg

从夏令营到游园会,夏令营“密报”第二期来啦!

时间:2019-08-22

812日至818日,为期七天的养正国学夏令营在一场国风游园会中圆满结束。小营员们依依不舍地告别了相处了七日的师长、同学,直呼“明年暑假还想来”。想知道是什么如此吸引小营员们?想知道老师是如何与小营员们相处的吗?让我们一起走进本期的养正国学密报,跟随小记者,感受养正国学夏令营的旅途。

密报五南拳北腿·止戈为武 

“卧似一张弓,站似一棵松,不动不摇坐如钟,走路一阵风……”伴随着《中华功夫》的歌声,武术老师一步步演示如何随着音乐扎马步、冲拳、推掌······小营员们坐在地上盘着腿,发出阵阵惊叹,在老师演示结束后,奉上了热烈的掌声。在听到老师要教他们之后,小家伙们各个摩拳擦掌,跃跃欲试。

微信图片_20190822145700_副本.jpg

随着老师一步步拆解、分析、讲解,小营员从一开始的手忙脚乱,逐渐变得有板有眼、整齐划一。每一点点的进步,老师都看在眼里,每一位小朋友在最后都获得了老师的小小奖励。

“内磨心智,外练筋骨”,通过习武不仅能让孩子们在成长中获得健康的体魄,还可以从小养成锻炼身体的好习惯。

微信图片_201908221457003_副本.jpg

密报六博物洽闻·通达古今 

   “小朋友们,你们知道水壶在几千年以前是什么样的吗?”

“就是瓶口圆圆的、肚子大大的。”

“你们看图片感觉这几个壶之间有什么区别呀?”

“壶脖子变长了!有了个把手。”

老师和小朋友间的问答互动,开启了小营员们的“奇趣博物馆”之旅。

微信图片_201908221457004_副本.jpg

在奇趣博物馆的课堂当中,老师手中的轻泥被捏出不同的造型,从新石器时代壶到唐宋时期的美器,再结合温州博物馆中的展品,生动形象地向小朋友们展示了不同朝代“壶”的外形演变。小朋友们听得津津有味。

最后,小朋友们还自己尝试做起了鸡首壶,并用它品味“佳酿”。

密报七结伴赏古·游园惊梦 

在夏令营的最后,博物馆准备了一场别出心裁的国风游园活动作为这次活动的尾声。大厅里展示着小营员们夏令营课程中的优秀作品,人来人往,热热闹闹。木活字、雕版印刷、投壶游戏、榫卯玩具大比拼、提线木偶戏表演、泛着童年记忆的糖人……活动多多,内容丰富。

神奇的夹缬

榫卯的奥秘

微信图片_2019082214570011_副本.jpg

甜甜的糖画

热闹的木偶戏

微信图片_2019082214570014_副本.jpg

“投壶太难啦!”

自己动手做雕版印刷

营员们的姓名被从几千字的字盘中一个个找出来,印在结业证书上,显得格外有分量。

到现场的小朋友们都领到一张任务卡,他们需要根据卡片上的不同朝代的汉服形制特点,寻找人海中穿着对应服装的工作人员。这是温州博物馆联合温州市汉服协会为这次国风游园活动做的“特别彩蛋”,希望能让小朋友们在探索和发现中,对中国传统服饰有更直观的了解。

微信图片_2019082214570017_副本.jpg

着我华夏衣裳

当天下午,现场穿着汉服的工作人员还来了一场走秀,小营员们则带来一场《中国功夫》快闪。

微信图片_2019082214570018_副本.jpg

密报八家长认可·期待再会 

夏令营活动虽然结束了,但是家长们对夏令营的赞叹可还没有结束。

“孩子在夏令营当中不仅学到了和很多传统文化相关的知识、认识了许多小伙伴,也更加成熟自立,为九月开学打下了一个良好的基础。”很多家长表示,小营员们在回家后会给长辈唱诵音律课所学的歌曲,表演《中国功夫》,也会常常讲述在博物馆的所学所知。这令家长们十分欣慰与感动。

家长们十分感谢在活动过程中老师与志愿者们的陪伴,让孩子们度过了一个富有意义的暑假。

小营员们在夏令营中遇见传统文化,与中华优秀的传统文化进行对话;遇见诗、书、墨、音、画,感悟手眼心的和谐;遇见各种古老的技术,与匠人精神交流,打磨自己的意志力,养护正心正气。

在一次次遇见中,小朋友们通过最快乐的学习方式,领悟最有价值的国学智慧。

 


版权所有:温州博物馆   浙ICP备10019571号-1

浙公网安备 33030202000540号

  • 微信公众号

  •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