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9-10-24
“篆刻需要静心。”
2019年10月19日上午,温州博物馆邀请温州书法家协会会员林榆森老师来为观众讲述青田石篆刻相关知识并指导篆刻方法。
篆刻
由林老师介绍得知:印章篆刻源于先秦。最开始是实用印章,流行于秦汉,有封存信物、物勒工名、名称图记、佩戴辟邪等作用;唐宋元时期,是印章篆刻的过渡期,宋代时出现了书画印章;篆刻成为成熟的艺术在晚明;清代到达鼎盛时期,这时期出现了众多篆刻艺术的法式和风格,深深影响了今天的篆刻艺术。
(投入篆刻中的观众)
选用青田石作为篆刻材料也始于晚明。据说,文徵明的长子文彭在南京时,偶然得到民间雕琢首饰用的灯光石。用来制作印材,篆刻家可以亲自篆刻,既方便又能得到满意的效果。
从此冻石之名被世人所知,冻石也被篆刻家所广泛采用,给明、清流派篆刻的发展提供了条件。
“冻石”即是青田石。
(投入篆刻中的观众)
林老师之所以在体验之前为观众梳理篆刻的历史知识,是为了让观众在接下来的篆刻体验中有更深刻的理解,明白篆刻的意义。
在篆刻过程中,最重要的是保持平静的内心,专注于手、刀与石之间的接触。若是心不定,就容易冲刀,刻印的面也会杂乱无章,所以说手下刻出的一笔一划体现出的便是当时刻章的心境。
(投入篆刻中的观众)
观众刻好青田石章,拍上印泥,按在宣纸上后,呈现出的效果实在令人惊艳。一方古意跃然纸上。